民国时期有70%川渝百姓加入袍哥会,这是一个怎样的组织?

2020-07-21 14:25:43 作者: 民国时期有7

袍哥会要求对父母要孝顺,对大哥要忠诚,对长辈要尊重,对邻居要和睦,不能奸淫妇女,不能以大欺小。他们有一套监督体系,会秘密调查会员是否遵守规则,等到袍哥开会的时候,五爷会宣布违规的会员名单,并对他予以惩罚。

惩罚的严重程度要看情节,如果情节比较严重,大爷可能要出面,把他从袍哥会当中除名,对于出卖兄弟的会员,则会“三刀六个眼,自己找点点”,也就是扎三刀,每刀都要有两个洞,而“自己找点点”就是自杀。

同时袍哥之间会用黑话来互相对话,这几乎是所有帮会的特点,以防止其他帮会的成员混入进来。对话也基本和《智取威虎山》中的套路非常相似,都是一问一答,其中很多问题只有袍哥会内部才知晓。

如果袍哥在茶馆碰面,还会摆茶碗阵,就是用茶碗摆出各种阵势,然后通过阵势起到传递信息的作用。比如“木杨阵”,就是一个茶盘,两个茶杯,一个杯子放到茶盘里面,另一个放到茶盘外面。这是请喝茶的意思,来求助的袍哥,会把茶喝掉,然后把茶杯放入盘子当中,这个暗号就对上了。

袍哥之所以在四川能够发展壮大,和他们严密的组织、严格的规矩以及一套黑话系统密切相关的。黑话系统虽然经过多年的演化,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形式,但是这种仪式感,还是让彼此能够形成同盟。

不过袍哥发展壮大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袍哥会发展的巅峰时期,甚至能够和民国政府分庭抗礼,而民国政府也时刻需要袍哥的帮助。

袍哥会发展的社会原因

解放前,四川地区70%成年男性都是袍哥会的成员,在成都等城市,袍哥会的成员能够达到90%以上,也就是说当时在四川,加入袍哥会已成为社会的主流。

这其实源于民国时期,中国基层社会组织瘫痪造所造成的,袍哥会在民间发挥了社会管理的功能。

那么以前的社会基层管理都是由谁负责的呢?乡绅,宗族族长。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乡土社会,百姓祖祖辈辈都会守着一份田,同一个村子里,基本上都是同一个姓氏。

这种依靠血缘关系组织起来的,称之为宗族社会,同一个宗族当中,彼此之间都有或弱、或强的血缘关系,虽然不可能通过基因检测、滴血认亲等确认关系,但是依靠祠堂,修族谱的方式,强化彼此的关系。

日常的公共事务,都是由族里有名望的乡绅或者族长来负责协调,比如要修建一个学校或者架一座桥梁,都是由乡绅号召大家。由于当时没有金融手段,宗族的这些乡绅还要负责收税,他们会把税自己先垫上,然后再向百姓收取。

至于村子里出现了官司、纠纷等,都不会去报官,而是由族长协调解决,除非人命关天的大事,才会由衙门来解决。但是到了民国时期,这些基层组织就失灵了。

民国时期,四川省内出现了多个军阀,他们彼此之间混战,土匪此时也趁机打劫,百姓被迫背井离乡,原来乡土中国的社会就打破了。大批的难民涌入城市当中,在城市当中原有的族规就不起作用了。

同时城市化的兴起,也让原本在乡村的乡绅们,也纷纷也涌入城市,他们在城市当中享受更好的生活,也可以躲避土匪的打劫。于是乡村的基层社会就彻底丧失了秩序,成了一个烂摊子,这就给基层社会留下了一个权力真空。

这个权力真空很快被袍哥会填补,比如四川金堂有个叫贺松的袍哥,他利用自己和官府的关系,承包了本地的税务,成为包税人。当他赚到钱之后,除了养活自己手下的兄弟外,还支援教育事业,这些原本是族长做的事情,被袍哥会给承包了。

同时袍哥会还介入乡村的管理工作,比如四川有个“茶馆讲理”,类似于现在的庭前调解,人们会到茶馆请一个中间人来评理,这个中间人一般都是袍哥会的,袍哥会除了能够秉持公正之外,他们也有能力让调解的结果执行下去。

在一个军阀混战,土匪横行的年代,百姓需要找一个组织来保护自己,于是袍哥会就成了最佳的选择。所以在民国时期,袍哥会能够快速发展壮大,这和当时社会环境密切相关的。

抗日时期,国民党迁都来到重庆,在县城和乡镇举行基层选举工作,这为袍哥进入地方政权创造了条件。当时如果想要在竞选中获胜,就必须去争取袍哥会的支持,所以袍哥就把持了基层政权。

甚至为此还闹出了一场闹剧。国民党政府早已内定了四川的大军阀孙震当选国大代表,但著名的袍哥大爷徐子昌半路杀了出来,要争夺这个位置。最后,孙震不得不把位置让给了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