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岁女孩大胆上谏汉武帝,不仅救了父亲,还推动了我国历史进程

2020-08-04 21:04:07 作者: 15岁女孩大

最近这段时间,网络上不断爆出一些杀人强暴的案件,使得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是咬牙切齿难以平复心情。实际上这些人并不在少数,生活在一个法治的社会,使我们的安全得到了足够的保障,我们才不会接触到这些。

实际上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的,不管是科技还是文化,都是有着很长的发展史的,才渐渐有了现如今的样子。法律的完备,自然也不离不开历史的发展。至少在中国古代,法律是远没有现在这么完善的。我今天要说的就是一个对我们国家法律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的故事。

故事的名称是缇萦救父。故事发生的时间是在汉文帝在位的时候。公元前184年的时候,缇萦出生在山东,她的父亲淳于意是一个弃官从医的人,在当地很受人尊重。但是即使是远离了朝堂,行医的淳于意还是被人上书告发,说他收受贿赂。当时的法律,对于受贿的人都是要押到长安接受皇帝的审判的。

当时淳于意生了五个女儿,却没有一个儿子,在他被押送到长安的路上,他的女儿都是跟在后面哭。淳于意不禁感叹,生女儿是没有用的。此时最小的女儿缇萦听到父亲这么说自己,自然是很难受的,于是她就打算凭借着自的力量,为自己的父亲洗去冤屈。于是乎一个小女孩就跟着押送的车队走向了长安。

但是试想一下当时的环境,孤独的小女孩,一个人在长安城,没有任何人可以帮助她。在这种情况下她一个人的力量又怎么能够替自己的父亲洗去冤屈呢。聪明的缇萦只好寄希望于写信给汉文帝。信中的内容大致就是歌颂汉文帝的英明,以及自己的家庭不能没有父亲,自己愿意为了父亲受罚之类的话,而且还说到残害人的躯体的处罚是不可取的。也就是最后这一点,促进了历史的发展。

说来也是凑巧,汉文帝还真的就看见了小缇萦写的信。看到信中真情流露的小女孩满满的孝心,也佩服这个女孩的勇气,小小年纪就敢指出法律的不足。汉文帝也不禁为了这样一个小女孩而动容。

看完小女孩书信的汉文帝也不禁回想起来自己国家法律是不是真的不合适,毕竟一个开明的君主,是足够的体恤下属的。残害下属肉体的做法是不是不可取呢?更何况广袤的大地,有多少冤屈假案,受害人因为这个肉刑而丧失了劳动能力呢?汉文帝立刻意识到了这不是一个应该继续存在的法律,于是立刻下令,废除了从奴隶制度开始一直沿用至汉文帝时代的肉刑。而且制定了法律保障服刑的人的安危,就好像现在的有期徒刑,时间到了就可以释放。

于是乎小小的缇萦真的救到了自己的父亲,缇萦救父的故事也就这么流传了下来。

而为什么会说到这件事对于中国的法律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呢?实际上是因为摧残肉体的刑罚是从很久远的奴隶制度开始,一直沿用的,以前的皇帝从未考虑到受刑的人会被怎么影响,所以这种没有人性的刑罚就一直在用。直到缇萦的书信给汉文帝看到之后,惊醒了文帝,才算是给这种刑罚彻底的画上了句号。

也是因为缇萦的建议,汉文帝开创了有期徒刑的先河,为后世法律轻重判断提供了参考,而且汉文帝之后的汉景帝也是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于量刑提供了标准,并且制定了统一的刑罚工具,规定了什么样的罪判什么样的刑。

这个故事其实从一开始,是不会产生这么大的效果的,充其量只是一个女孩救父的讲述孝心的故事,但是故事中有个明君汉文帝,也是他的存在,才使得这个事情真正意义上的推动了历史的发展。毕竟文帝在位期间可以说是天下太平的,他善于听取其他人的意见,也敢于推动改革,正是明君和贤臣的有机结合,才有了缇萦救父推动历史的发展。

实际上废除了肉刑定义了有期徒刑,也是标志着我们古代中国彻底的摆脱了野蛮人的标准,进入了文明时代。所以这的确是历史上一个很重要的转折点。正是小小的女孩大胆的上谏推动了这一切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