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老臣长孙无忌,为何在武则天上位后被罢官,而且还遭团灭?

2020-08-05 23:20:37 作者: 三朝老臣长孙

李世民在纪念和自己一起打天下的手下功臣的凌烟阁中收录了二十四位功臣,其中排行第一的功臣就是长孙无忌。

这位战功卓著的臣子凭借杰出的能力与李世民多年积累下的交集感情在唐初政治大臣序列中排列及其靠前,是当之无愧的权力大臣。

按照正常的情况发展,长孙无忌美好的政治生涯会一直延续到生命结束,但是一个在后宫中的女流之辈的出现,却意外的打断了这个生涯。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当时唐朝已经来到了第三个皇帝李治的手中,后宫中发生的事逐渐引起了全朝廷的关注,王皇后的地位变得越来越危险,在李治和武则天二人感情的逐渐升温之下,武则天的在后宫中的地位已经蒸蒸日上,距离皇后之位仅仅只离一步之遥。

而皇后人选并不只是皇帝最心爱的女人的见证,这个身份同时集结代表了支持皇后的身后一批政治势力,不同的人来担任皇后的时候,其同时也代表了在朝局内外皇宫内外这个帝国权力中央的所占据上风的政治势力。

而现在所有慧眼如炬的大臣们都发现了一个越来越明显的趋势,那就是目前的王皇后面临着工于心计、手段毒辣的武则天的攻击,这位王皇后在娇生惯养的环境中长大,已经左支右绌。

但是王皇后有着以长孙无忌为代表的一大批老臣的支持,这些老臣相互紧密团结,是隋唐迭代之际关陇一带贵族的杰出代表,老臣们在政治上共同进退,他们都不愿意看到王皇后被武则天取代。

但是皇帝李治与武则天逐渐紧密的关系使得二人的政治利益逐渐趋同,此时李治并没有经历过唐朝打天下的戎马岁月,在面对一大帮德高望重但是老当益壮的当权大臣的时候,年轻的皇帝往往感到力不从心,难以有所作为。

在当初李治准备给武则天晋升为一品宸妃的时候,韩瑗和来济两个人就用了宸妃这个称号自古从没有的理由。极力反对武则天的晋升,此事最终作罢。来自大臣的压力让李治一直心怀不满,图谋着反抗反击。宫廷斗争,残酷可见

转折最终来自于大臣的力量,《新唐书·李义府传》:"表义府才,对策中第,补门下省典仪。"李义府是察觉到皇帝与大臣之间矛盾的关键人物,他决定为皇帝反击大臣当过河卒,皇帝需要在大臣集团中打出缺口,借助大臣的力量来寻找打击老臣集团的借口。

李义府只是普通的中书舍人,但这是拜长孙无忌所赐,之前他的职位是弘文馆学士。

他在自己的《夺心术》中说道:"吏者,能也,治之非易焉。":面对党羽众多,个个实力不凡的长孙无忌集团,他决定为了自己的上升做出行动。他认为帮助李治确立武则天为皇后一定可以使自己有所获利。

在夜晚中向李治上门陈述完自己的意见之后,李治大喜,将李义府官复原职。李义府在皇后废立一事上轻而易举的得到了利益,使得其他中间级别的官员看到了自己可以火速提拔的机会。于是越来越多的中级普通官员在皇后废立这件事情上亮明自己的态度。悲惨结局,令人唏嘘

长孙无忌是三朝元老,先后侍奉过李渊、李世民、李治三位皇帝,每位皇帝都对他有着极其良好的评价,李世民驾崩之后,就是在长孙无忌的指点之下,让悲痛中的李治立刻赶回长安宣布诏书,使得李治在继承人的斗争中轻松胜出。

可以说没有长孙无忌的支持,李治当初很难登基,李治的皇位得益于长孙无忌在关键时刻突出的政治手段。他在朝廷中拥有强大的根基。

永徽六年,唐高宗李治决定废后,在最后时刻,他召集了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一帮大臣询问他们的意见,长孙无忌明白今时不同往日,含糊其辞没有明确表达观点。这使得武则天对长孙无忌怀恨在心。

那些在废除皇后之前已经亮明态度的官员们,在武则天登上皇后之位之后,明白如果不乘胜追击,继续打击铲除长孙无忌,不仅目前获得的利益无法得到保持,在长孙无忌反击之后甚至会荡然一空。

许敬宗向李治上书称长孙无忌与李巢勾结造反,拿出"当断不断,反受其乱"的古训来劝说李治,最终李治下诏宣布削除长孙无忌的官职与封地,命令许敬宗审理此案,拒绝与长孙无忌对质。

长孙无忌被流放到黔州,许敬宗继续派出手下袁公瑜前往黔州进一步审判此案,原本的审判需要一系列的程序,但是袁公瑜在来到黔州之后,直接对长孙无忌进行恐吓威逼,逼迫长孙无忌自尽。

长孙无忌的失势并不只是他一个人的死亡,朝廷为他订立的是谋反的罪名,这样一个年高德劭的老臣的谋反案牵扯了不小的人数,李治和武则天将之前和长孙无忌来往甚密、交情甚深的人,或者为长孙无忌的集团党羽说理求情的人都纳入此案当中,极大地打击了唐朝建国以来关陇贵族在朝廷中的势力。总结

世界上的事物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在政治界,一代新人换旧人的事情也在不断地发生,长孙无忌作为唐朝的开国功臣,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尽到了自己的历史责任。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