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崩溃的原因新探,撇开纷乱表象,士族与寒族矛盾才是变乱主因

2020-08-31 10:22:00 作者: 西晋崩溃的原

内容提要:五胡乱华的根源到底在哪?传统观点有这么几种:1.有的认为是晋武帝的分封政策,导致诸王坐大;2.有的认为是晋朝贵族的腐败;3.还有的认为是五胡内迁,民族矛盾激化所致。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士族与寒门的矛盾。

每一种观点,都是深邃思想的碰撞与升华。

提及西晋王朝的崩塌与五胡乱华,除了讨论最多的晋武帝对于继承人和宗室安排不当导致八王之乱以外,人们常归结于晋王朝上层的骄奢淫逸以及对底层的剥削压迫,如著名的王恺石崇斗富往往被拿来作为话题。

然而汉文帝时代,佞臣邓通前后得到赏赐亿万钱,还被赐予大量铜山,授予铸钱之权,其所铸钱币流通全国。这样的豪奢与肆无忌惮,简直比起石崇、王恺有过之而无不及。难道就能以此说文帝是昏君,治下奢靡混乱?

显然正是因为西晋王朝的迅速崩溃,晋武帝一朝奢靡腐朽的个例才被刻意重墨强调,显示出太康之世便有亡国之象。据实而论,西晋的治理实是比曹魏要好得多。而西晋王朝的崩溃和五胡乱华的因由,关键在于士族与寒门的矛盾。

一、晋武帝的善政

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牛马被野,馀粮栖亩,行旅草舍,外闾不闭。民相遇者如亲,其匮乏者,取资於道路。故于时有天下无穷人之谚。

——干宝《晋纪总论》

干宝的《晋纪》“自宣帝迄于愍帝五十三年,凡二十卷,其书简略,直而能婉,咸称良史”。认为其对晋武帝的美誉纯属吹捧,无疑是不客观的。事实上,晋武帝时代的经济繁荣民生可观,是与宏观治理脱不开干系的。

公元263年,户籍的统计数据是:魏国人口440万,吴国230万,蜀国94万,合计不过700余万。

据《晋书·地理志》记载,太康元年,全国有“户二百四十五万九千八百四十,口一千六百一十六万三千八百六十三”。占田、课田法颁布后的第三年,即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国家“户有三百七十七万”,按一户6口计算,西晋王朝的账面户口多达2400万口。而当时全国总人口约为3500万,统计比例达到68.5%。

由此观之,晋武帝一朝在人口统计上卓有成效。除此之外,晋武帝又废除了民屯,并通过裁减郡国兵削除了曹魏时代名为士兵实为国家农奴的“士家”,改变了屯户世代遭受奴役,痛不欲生的待遇。

而占田制并非像许多人想象那样是为了保护士族特权而设的,因为士族特权在曹魏时代早已形成,占田制只不过对其实际占有承认而已。占田法虽然保护了士族和官僚占有比普通百姓为多的特权,但亦限制了士族官僚占有田地的上限,因此也一定程度起到了抑制土地兼并的作用。

晋惠帝前期皇后贾南风专权虽非司马炎的意愿,但事实上这一时期司马炎的善政仍得到很大程度延续。贾南风的执政,是与寒门出身的张华,河东裴氏的裴頠结成联盟,使得【海内晏然】,在小冰期灾害频仍的情况下,仍然维持了国家稳定,有效压制了内迁胡人和宗室力量,应该说贾南风的治理是有成效的,不应当抹黑。

二、小冰期的席卷

明末小冰期可谓非常有名,但西晋后期的小冰期知名度就要差很多。整个三国两晋南北朝都处于平均气温较低、气候相对寒冷的状态,而晋武帝末期直到西晋灭亡期间,这个问题就越发严重,自然灾害爆发极为频繁,导致了“水旱之害,荐饥累荒,疫疠之灾,札瘥夭昏”的状况。

随着气温下降,草原向南方延伸,胡族不可避免地纷纷南下定居于塞内。加上三国混战时各方都有内迁胡人作为税源兵源的情况,导致到西晋时帝国机体内的胡族数量已经非常可观。

显然,小冰期给西晋王朝带来了自然灾害频发,粮食减产和胡人内迁,比例上升两大显著影响,这对于帝国而言都是巨大的危机。

三、晋帝国是否迫害胡人

西晋王朝往往被认为刻意迫害胡人,江统《徙戎论》中“士庶玩习,侮其轻弱,使其怨恨之气毒于骨髓”的文字常常被引用,八王之乱中各方势力掠买胡人为奴的记录也被过分强调,以得出五胡乱华是西晋王朝咎由自取的结论。

然而《徙戎论》同样说——“建武中,以马援领陇西太守,讨叛羌,徙其余种于关中,居冯翊、河东空地,而与华人杂处。数岁之后,族类蕃息,既恃其肥强,且苦汉人侵之”。这难道可以证明东汉王朝也迫害胡人?

胡汉矛盾当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在任何一个时代,各国多数族群和外来的少数族群之间都会因为生活方式习俗等差异而产生矛盾,出现少数族群一定程度被排挤的情况,显然我们将胡汉矛盾归罪于西晋王朝是不客观的。

事实上,西晋王朝对于胡族在赋税政策上是优待的:“夷人输賨布,户一匹,远者或一丈……远夷不课田者输义米,户三斛,远者五斗,极远者输算钱,人二十八文。”税率低于同期的汉人百姓。

不过,这种优待仅限于远夷,也即编户齐民的“近夷”要承担和汉人百姓一样的税率。晋王朝无疑是希望更多地打散胡族部落,增加编户齐民数量的,只是遭到胡族的巨大阻力而成效不大。

匈奴人起兵时仇视晋帝国,声称“晋为无道,奴隶御我”,但刘宣口中的迫害无非是“自汉亡以来,魏、晋代兴,我单于虽有虚号,无复尺土之业,自诸王侯,降同编户”,即匈奴部落组织虽然还有一定的保存,却按照编户齐民来纳税,晋王朝这一政策还是继承自曹魏的,只是还没有来得及消化匈奴各部,八王之乱及随后的五胡乱华就爆发了。

就当代的国家观而言,内迁异族纳税服役,成为编户齐民,根本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而对于不成为编户的“远夷”,西晋政府也是非常不喜欢的。

当并州爆发大规模饥荒的时候,并州刺史司马腾为了解决流民的生活问题,组织流民建立“乞活军”,前往河北地区就食,“乞活军”并不只是汉人,也有许多编户化的乌桓人。但如羯族石勒这样没有承担编户齐民纳税义务的胡人则往往被掠卖为奴,充当军费。司马腾掠卖胡人是特殊情况下,且中央秩序已经崩溃后的特殊举措,不能视作西晋对胡族政策的常态,但也可显出于胡族而言,其义务和权利是对等的。在五胡乱华中,乌桓人大量效忠于晋室,正是他们很早就被打散部落结构,汉化程度极高,并因服役纳税与汉人无异而享受完整的帝国编户权益的缘故。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