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和鲍叔牙,齐桓公三人是什么关系?为什么高考作文会提到他们

2020-09-02 14:28:00 作者: 管仲和鲍叔牙

古诗中提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只道今人弃如土。人们经常用管鲍之交来形容遇到了知己的欣慰感,所以便有了高山流水遇知音的共鸣。但是管仲和鲍叔牙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齐桓公与这两人又有何渊源呢?2020年全国卷中语文考卷里使用了管鲍之交里的两位主角和齐桓公之间的案例作为背景,要求高考生们按意写一篇创造性作文。

但是如果高考生当时拿到题目之后不熟悉这三人之间的关系,很有可能无法理解题目背后的问意,自然也就会有一些难度。管仲和鲍叔牙之间的管鲍之交讲述的是知己的意思,那么这两位人物和齐桓公之间的联系到底何在?大家有必要了解一下。

春秋时期,周天子的国家势力已经没有了之前的鼎盛状态,由于国家内部实行的分封制,所以导致了各地方的诸侯已经割地为王,这也就导致了一国多分的局面。然而面对内忧外患的局势,各地方诸侯国都想方设法来吞并周围的小国,来壮大自己的国家势力,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春秋时代迎来了齐桓公以及管仲和鲍牙叔三人的故事,这就为后来的七国争霸奠定了基础。

齐桓公的父亲是其齐襄王,而齐襄王是一位公认的昏君。公元前283年,齐襄王上位,开始了荒淫无道且暴政天下的局势,十九年的执政生涯里引起了很多百姓的不满,在失去人心之下,公元前265年,齐襄王被大臣们刺杀,而留下了公子小白,公子小白就是下一位齐国的君主齐桓公。当时的鲍叔牙也并不是从政人员,而是一位经商者,管仲也仅仅只是一位市井小民,三人看上去似乎不会有冲突。

由于鲍叔牙和管仲两人从小一起长大之间的感情非常深厚,所以在鲍叔牙从商发达之后,也没有忘记自己的好友管仲,所以也带着管仲一起做了一些商业盈利的事情。然而鲍叔牙虽然从商但是从不奸诈狡猾,每当和管仲分收益的时候,都明显让着管仲,让他多拿一些钱币回家,因为鲍叔牙知道管仲家里还有一位老母亲,所以鲍叔牙一心替好友着想,就希望管仲能够母子和睦。

然而在古代时期人们从商其实要冒很大的风险,重农抑商一直都是古代人的主要思想,很快鲍叔牙和管仲的商业道路就被阻断了。无奈之下好友两人只能选择从军,但是管仲却是一位逃兵,还没参军多长时间就临阵脱逃没了踪迹,所有的士兵都在背后嘲笑管仲是一位贪生怕死的胆小鬼。然而这时候替管仲说话的仅仅只有鲍叔牙说,管仲家里还有老母亲,现在逃命回去,只是为了孝敬母亲,这样的人才真正担得起责任心三字。

然而机遇不同的是,鲍叔牙后来跟了齐桓公,也就是当时的公子小白,然而管仲却没有和鲍叔牙站在同一阵线,反而跟了公子小白的另一个政治敌人,叫做公子纠。两人由于父亲齐襄王被大臣们刺死,不得不紧急逃亡边境小国躲避灾难,公子纠逃到了鲁国,而公子小白带着鲍叔牙来到了齐国的一个小县城。

公元前686年,齐国内乱平息时,公子小白十分着急。因为最大的政敌公子纠如果比自己先回到国家,很有可能会先当上君王。但是好在公子小白仅仅只是躲在齐国的小县城,距离都城的路程近了一些。公子纠这边一看路程太远,先慌乱了脚步,于是就派自己的信从管仲前去刺杀公子小白。

在公子纠的安排下,管仲很快就追上了公子小白并远远的射了一箭,击中了公子小白的肩膀,远远的看去,管仲以为这支箭击中的是公子小白的心脏,便满意地回去向公子纠复命了。但是公子小白也仅仅只是在危难情况下倒地装死,很快就用障眼法骗过了管仲,根据路程偏近的优势,公子小白更快的回到了都城,做上了君王的宝座。

然而在齐桓公登基之后的第1件事就是想要报当初管仲的谋杀之仇。于是便下令,派兵攻打鲁国。然而在齐桓公下令之前,鲍叔牙找到了面见圣上的机会,并向齐桓公提出建议说,公子登上君主之位不久,现下时机不当,若此时派兵攻打鲁国,那么很有可能会被带上残暴君主的名号,想想齐襄王的下场,齐桓公就应该三思而后行。

与其派兵,不如先写一封信件传给鲁国君主,让其秘密行动杀死公子纠。然而管仲的才华如果能被齐桓公重用,那么很有可能会提高齐国的国家势力。齐桓公比较相信鲍叔牙,于是便接纳了这一则建议,后来齐桓公接见了管仲,然而在大殿之上,管仲的才华完全征服了齐桓公,齐桓公当即便决定由管仲主持国家变法,由鲍叔牙辅佐自己运营国家内政。

公元前684年,齐国派兵收复了谭国。三年后,齐桓公又实现了北杏会盟,加强了齐国在其他五国中的中心地位。公元前680 年,齐桓公又实现了鄄地会盟,此时的霸主地位正式确立。在管仲和鲍叔牙的全力辅佐之下,齐国一度成为中原霸主所以,管仲、鲍叔牙、齐桓公三人之间的故事,不仅有相识相知和相信的友谊,更有敢信敢用的决心,因此完全可以用知己和伯乐来形容三人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