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造银元详细描述

2020-09-03 20:36:03 作者: 福建省造银元

对于大额交易,传统制钱携带和使用起来非常不便,加上清末制钱缺乏,影响范围极广,因此通贷逐渐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广东造银圆之初因国际银价的上扬,生产成色82%的小洋获利较高;加上低物价地区小洋购买力已够用,找零更为方便,故改以生产毫洋为主。影响所及,小洋也在邻近的福建省广为流通。

福建省造”及“福建官局造”小洋

由于制钱的短缺,福建当局筹款汇交广东善后局代造小洋以纾解市面困局。当时福州乡绅、原浙江候补知县孙葆经批准,以商人孙利用的名义自备工本开设商办银圆局,仿广东银毫制作“二角”、“一角”及“五分龙银。然而,不久接到户部公文不准商人付搭股本及自行制造。饬令停产后,闽浙总督边宝泉在光绪二十二年十月(1896年11月)奏请官造福建银圆,但因官方经费不足“闽省现有候补各员,于铸造银圆事宜多未领会”而无力立即接办,故奏请准予筹银三四万两向商人租用现有厂房机器,“改为福建官铸银元局,由善后局饬委该员认真试铸,仍责成该局提调督同办理”。此即福建银圆上的铭文与他省截然不同而有“福建省造”及“福建官局造”之分的缘由。

福建曾设立民营造币厂,起因一是制钱缺乏而通用钱庄票,为防一旦钱庄倒闭,商民不致受累;二是向广东购买银毫颇为费事,“官督绅办”的币厂自产本省银币有利可图。然而闽省并不富裕,银毫已足够行用,因此所出皆是小面额的“二角”、“一角”及“五分”“福角”。按理商人将本求利,设备够用即可,此时其应无大型机器。然而存世有“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银元一种,虽未标注年份也无文献记载,但能确定系改官办以后所造。

该图为福建省造“二角”。“官督绅办”所造的银角,文字为旋读,与众不同

该图为福建省造“一角”。“官督绅办”所造者有些比较粗糙,“一角”背面英文有“EOO”的错版

该图为福建省造“五分”

该图为福建官局造“二角”。“官督绅办”改“官办”后所造,币面铭文改与他省相同

该图为福建官局造“一角”

英国学者李察·伟德根据海关及英美造币厂报告统计,“福建省造”银角产量为:“二角”约700万枚、“一角”约550万枚、“五分”约600万枚。“福建官局造”银角产量为:“二角”约2250万枚、“一角”约500万枚、”五分“约200万枚。

最为旧时藏家所珍视的“福建官局造”七钱二分龙银光绪二十六年闰八月(1900年10月),新任闽浙总督许应骙奏请准予续造银元,同年十月朱批“着照所请,户部知道。钦此”,故一般认为七钱二分银圆是此年或次年所制。据1899年海关报告记载,“福建‘一圆及‘半圆’模具已备妥,拟于次年使用”,按此推测,当局确实对“铸造银元事宜多未领会”,误以为先前“官督绅办”期间的机器设备能制作各等面额银圆,而不知该厂当时并无大型压印机,故已委托他处雕刻币模。由此币背面阿拉伯数字“2”观察,其笔法与广东省造七钱二分银圆的“2近似;判断其出处应是由已有往来的广东造币厂代刻的,制成时间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

福建省在清代与民国时期,由官办造币厂所出在市面流通的,只有角”以下的银辅币。推测闽省当局未继续推行“一圆”及“半圆”银币,乃该地区商民所日用的以小面额银角为主,没有发行大银元的必要此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银元存世极罕,《泉币》第19期中有秦子帏藏钤“綱伯鉴定”印的拓图,并有编辑补充:“福建陕西银圆,最为藏家所珎,录之以饱读者眼福。”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该币已有仿品出现,但工艺粗略,容易识别。据悉美国纽约ANS存有真品一枚。虽然海关报告中福建官局造“半圆”模具已备妥,但从未被发现。以近年来泉界对中国机制币的各项考证经验所得而言,若无强有力的佐证,像这种失踪百年的特定版式样币,应归入永久遗失的珍品之列。若有以所谓祖传、修路拆屋等名义得而求售者,在未查证前均应以伪品视之。

该图为银元大珍之一“福建官局造”库平七钱二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