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的人生发展轨迹是怎么样的?历史评价如何?

2020-09-07 16:30:12 作者: 戚继光的人生

戚继光是明朝抗倭名将,杰出的军事家、书法家、诗人、民族英雄。是明朝嘉靖、隆庆、万历三朝时期涌现的最杰出的将领。按题主的提问,让我们纵观他的人生,我们会发现他的一生是意气风发、功成名就的;更是孤独痛苦,妥协矛盾的。

军人世家的优秀子弟

明朝建立时,明太祖朱元璋创立了两种制度,一是卫所制度,即仿照隋唐的府兵制藏兵于民,屯守结合,平时屯田,战时出兵。因此朱元璋曾得意的说:“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二是军户制度,就是政府指定世代从军或服兵役的家庭。明朝军户的来源主要是元末留下的军户和现役军人中指定。

戚继光就是出生在这样的世袭卫所军户家庭,而且还是世袭军官家庭,戚继光的先祖戚祥是朱元璋的亲兵,跟随朱元璋多年,后来随傅友德、蓝玉远征云南时阵亡。戚祥的牺牲换来了他的子孙可以世袭明威将军。

但是到了戚继光生活的明朝中期,这样的卫所军户已经不是什么高贵的象征,许多军户纷纷逃亡,卫所缺额严重。即使像戚继光这样世袭军官家庭也已经不是很富裕了。《明史戚继光列传》中就直接点明戚继光少时家贫。但是戚家显然没有和其他军户家庭那样不愿再从军,据记载他的父亲、弟弟都在明军中服役,而戚继光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下,也自然而然的走上了从军的道路。1544年,16岁的戚继光就继承了明威将军的勋职,当然这只是一个荣誉官衔,更关键的是他同时还出任了登州卫指挥佥事,这可是一个实职官位。16岁的戚继光在实职官位还武阶散官上都以正四品官员的身份在大明朝登场亮相!

初入仕途的有志青年

“封侯非我志,但愿海波平”这是在山东任职期间戚继光写下的诗句。初入官场的戚继光虽然有能力也有才气,但是毕竟年纪轻轻又初出茅庐。史书中记载的他第一个重要工作就是在登州卫负责屯田备战。当时的戚继光立志要剿灭倭寇,维护海疆。

年轻的戚继光很快在1553年升任都指挥佥事(正三品)。负责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营二十五个卫所,防御山东沿海的倭寇。并在1555年转任浙江都司佥事,并担任参将一职,防守宁波、绍兴、台州三郡。出任参将也代表戚继光开始脱离卫所防御体系,开始进入野战部队系列。调入倭寇猖獗的浙江也代表明廷对戚继光的重视和青睐。

初登沙场小有战绩,宦海沉浮危险更胜疆场

1557年,倭寇进犯乐清、瑞安等地;戚继光率兵救援,但因道路阻隔,没有赶上,但是明廷没有因此降罪。随后戚继光和另一抗倭名将俞大猷合兵攻打倭寇的基地岑港,但是久攻不克。朝廷震怒,将戚继光和俞大猷一并免职并让他们带罪杀敌。1558年被围多时的倭寇终于抵挡不住,于是驾船逃跑,戚继光和俞大猷乘机进攻,击沉倭寇的大船,但是仍有部分倭寇逃到闽南台州等地烧杀抢掠。于是朝廷就有言官弹劾戚继光故意放走倭寇,并有通敌嫌疑,本来按规定要将戚继光停职查问,幸好朝廷因为戚继光在平定倭寇汪直的功劳将其恢复官职,并调往守卫台州、金华、严州三郡。

这一段时期戚继光开始率兵倭寇正面交锋,虽然取得了一些战绩,但是也有诸如救援不及、久攻不克和未能全歼等等不尽如人意之处。一度被罢官待罪杀敌,随后又被言官弹劾,险些被缉拿问罪。这一阶段的经历应该说在戚继光的人生中非常重要,他的很多思考都在这一时期成熟,并对他今后的人生影响很深。

戚继光的两点思考:

为什么大明朝被一些倭寇海盗打的如此狼狈?

大明朝疆域广阔,国力比日本不知高几个档次,而且日本正处割据时代,连个强有力的统一政府都没有。大明号称养兵百万,倭寇只不过是一些海盗,按理说正规军去攻打这些海盗流寇往往都是轻而易举的,但为什么大明朝就是被这些人数不多的海盗倭寇弄得狼狈不堪呢?

1558年的戚继光30岁,刚刚步入而立之年,但是他已经研究倭寇十几年时间(从在山东屯田备倭时立志平定倭寇就可以看出戚继光当时就已经研究思考如何平定倭寇),亲自带兵和倭寇正面交锋也有两三年时间。长期的卫所屯田练兵,加上在战场和倭寇正面交锋的经历,使戚继光深刻认识到大明卫所军队的羸弱。

明初以来的卫所制度是大明国防体系的支柱,也是大明军队的支柱,但到了戚继光所处嘉靖时期,卫所军户已经弊病重重,军户的地位已比明初下降许多,卫所的屯田有的都被军户卖掉,大部分卫所都缺额严重,严重的卫所实际兵员并应有兵员少了三分之二;加上长期没有战事,卫所的士兵缺乏训练,和普通农户没有什么区别;军官多由类似戚继光这样的世袭军官家庭选任,但是选拔的标准基本是个人武力(文官集团认为这是遏制武官势力的好方法);军队的武器装备等等也保障不力,常常是地方州县自行打造供应,不仅时断时续(和平时期很难想象文官政府会尽心尽力)而且品质奇劣,有的士兵的护甲都是纸做的。

反观倭寇虽然是海盗性质,但是他们的骨干大多是武士和浪人,长期过着刀头舔血的生活,战斗力不弱于一般的职业军人,同时少量而固定的人数(往往是一艘或数艘海船)使得他们训练成了稳固的战斗小组,在和明军对垒的过程中,他们的小组战术比明军一窝蜂列阵有效的多,同时他们人数少也更能采取灵活机动的策略。最后他们的装备也比明军强力不少(因为这些都是他们活命吃饭的家伙)。

这样综合来看,明军倒更像是农民流寇,而倭寇倒更像是职业军人。因此戚继光认识到必须练出一只强有力的军队才能彻底的解决击败倭寇,而且这支军队必须脱离卫所军户制度的限制。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知道,这支军队就是威名赫赫的戚家军。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