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诸葛亮以严治蜀,但也有执法不公的质疑

2020-09-21 10:15:46 作者: 历史上的诸葛

诸葛亮是蜀汉唯一的丞相,他在世的时候是蜀汉实际的执政者,他去世之后对蜀汉仍然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像蜀汉中后期的执政者:蒋琬、费祎、姜维、诸葛瞻、董厥等人,都与诸葛亮有关系。而且在后世当中诸葛亮也是受到极高的评价,道德、政治包括军事都是楷模一样的存在。

正所谓物极必反,像诸葛亮这样一个人物,他所受到的质疑当然也是相当多的。比如诸葛亮以严治蜀,执法公正的评价。这是主流观点承认的,白纸黑字记载在史料当中的,但是诸葛亮也有很多地方受到质疑,有很多对人对事的处理没有那么公正。下面小编就来聊一聊这件事。

诸葛亮以严治蜀的倾向

诸葛亮是倾向于以严治蜀的。《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中明确地评价诸葛亮:"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恶无纤而不贬"、"刑政虽峻而无怨者",法律非常清明而且严格。诸葛亮一方面制定严酷的法律管理蜀汉,另一方面以身作则宣扬德教。在执法方面,诸葛亮能够一碗水端平,所以虽然法律严酷,但是只能让被管理者产生畏惧,而不是怨恨。这是《诸葛亮传》的说法,也是一个比较高的评价。

在具体的事件上,也能够体现出诸葛亮这种以严治蜀的态度。裴松之在《诸葛亮传》里面引注了《郭冲五事》,是晋人郭冲讲述关于诸葛亮的五件事。虽然裴松之认为这五件事都不靠谱,但其实裴松之的评价也不十分严谨。《郭冲五事》并不能完全否定,其中有一件事就记载了诸葛亮和法正在制定蜀地法律的分歧。

刘备消灭刘璋控制巴蜀,需要有一套自己的法律,让诸葛亮、法正、刘巴、伊籍、李严等人制定《蜀科》(科低于律、令,毕竟当时还是东汉时期,只能用《蜀科》权宜过渡)。诸葛亮把法律修订得很严苛,引起了法正的反对。法正认为刘备刚刚用武力收服益州,应该放宽法律拉拢人心,就跟刘邦进入关中后废除秦律"约法三章"一样。法正这个人睚眦必报,作为刘备集团的新贵,他打算放宽蜀地法律,不知道有没有私心的影响。

诸葛亮反对法正说:"秦法严苛,让百姓民不聊生,所以高祖放宽法律;刘璋统治益州时期,法律十分松弛,让蜀地权贵不怀其德,不畏其威。所以要以严治蜀,把之前这种错误的情况扭转回来。"诸葛亮所说的情况是存在的,刘璋既想利用"东州士"(从外部进入益州的人,在刘焉时期作为压制益州本土势力的力量);又不想失去益州本土大户的支持,两边讨好之下,法律的效力确实十分宽松。诸葛亮以严治蜀也是很有道理的。

诸葛亮执法不公正之处

虽然史料中对诸葛亮法治这一点的评价相当高,但是诸葛亮还是有一些地方遭到质疑,被认为是执法不公正。首先是对法正的态度。上文小编也提到了,法正这个人心眼特别小,你请我吃一顿饭,我涌泉相报;你瞪了我一眼,我加倍奉还。他是这样一个人。法正就因为报复别人无视法律,擅自杀死好几个曾经伤害过自己的人。

有人跟诸葛亮提到这件事,让诸葛亮跟刘备说一说法正的情况,好打击法正的嚣张气焰。结果没等法正被打击,诸葛亮反而先怂了。诸葛亮说刘备当初在荆州的时候,向北有曹操,向东有孙权,在自己家里还有一个潜伏的孙小妹,里外受夹板气。有了法正的帮助后,刘备才顺利得到西川,摆脱了之前那种逼仄的窘境。法正的功劳都这么大了,那就顺从一下法正的心意吧。反正诸葛亮是没有跟刘备提法正的情况,对法正枉法视而不见。

另外还有一件更为激烈的事情。大家都知道在蜀汉初期,蜀汉对南中地区的控制极其不稳定。后来还发生了大规模的叛乱,南中地区几乎完全失控。南中叛乱中的一个首领就是牂牁太守朱褒。有一个叫做常房的州从事到牂牁郡调查情况,他知道朱褒素有异心,于是收押朱褒的主簿查问,最后杀死了这个主簿。朱褒一怒之下杀死常房,反手诬告常房造反。当时蜀汉的时局很不稳定,诸葛亮为了避免刺激到朱褒,最终还是选择"相信"朱褒的话,杀死常房的儿子,又将常房的弟弟流放到越隽郡,这里也是南中的地盘。

最后是诸葛亮和李严的斗争。诸葛亮和李严的关系非常奇怪。刘备临终前以诸葛亮和李严为辅政大臣,被视为分权平衡。但是李严却被禁锢在永安,根本不能插手诸葛亮的事情;虽然李严的实力远低于诸葛亮,但是他确实产生了与诸葛亮争权的心理。诸葛亮对李严的态度先是一忍再忍,把李严哄到汉中,进入自己的丞相府后再以雷霆手段废黜了李严。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