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历史名人】理学先哲,影响千年——程颢程颐

2020-09-23 22:37:53 作者: 【走近历史名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位居天地之中的登封,受黄河哺育、“天中”滋养,自古以来就涌现出众多影响深远的政治家、思想家、科学家、文学家等各领域杰出人才,他们或为政一方,或著书立说,用自己的见解、创造和思想为所处时代打上了一片片“高光”。

今天,我们走近登封历史上的名人——程颢程颐。

嵩阳书院是中国新儒学的发祥地之一,以理学著称于世。宋代新儒学的奠基人程颢、程颐在嵩阳书院的一系列讲学活动和成果,是对儒学的一次历史性的发展和完善,世人称之为“洛学”。二人的著作后收入《二程全书》,其学说后为大理学家朱熹继承和发展,并创立了程朱理学体系,世称“程朱理学”。因此,二程在嵩阳书院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程颐(1033~1107),字正叔,号伊川。兄弟二人年少时皆师从理学大师周敦颐,入仕之后又都曾任崇福宫提举,同时在嵩阳书院讲学。二程之所以在嵩阳书院讲学,其原因有五:

“二程”原居洛阳伊川,距登封咫尺之遥,登封又是尧、舜、禹、周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来这里便于切磋。

王安石变法更新,二程与之政见分歧,不为朝廷重用,为避祸端,只好退居嵩阳书院,聚徒讲学。

时任登封崇福宫提举管勾的司马光、范仲淹等同在嵩阳书院讲学,可共同论证学术,与王安石分庭抗礼。

嵩阳书院与江西的白鹿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名气很大,在此讲学将有利于推广“洛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嵩阳书院一个最出色的教学特点是实行“门户开放”,学术民主气氛浓厚,这将有助于更深一层次的学术研究。对于在官场失意的“二程”来说,嵩阳书院是最好的研究学问的场所。

程颢讲学和蔼动听,弟子有“如坐春风”的比喻。他资性过人,又具修养,有门人与他交往几十年,从未见他恼怒过。程颢还亲自为嵩阳书院制定学制、考察等规条,使书院名声大振。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颢去世后,元佑七年(1092年),程颐被“差管勾嵩山崇福宫”,继续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来。“当时院中学生常有数百人,奠定了洛学规模”。杨时曾就学于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晚年隐居家乡龟山,著有《龟山集》,世称“龟山先生”。

二程在嵩阳书院的长期教育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如在教育目的上,提出“教育为王化之本”,把教育看作是封建政治的组成部分和巩固封建统治的重要手段,主张培养重人生品行、求道传道和建设国家的实用人才,认为教育的作用在于转变气质,熏陶德性;关于道德教育,二程作了系统的发挥,把它提到“天理”的高度,进而总结出了一套道德教育规律,提出“存诚”、“居敬”、“集义”等道德教育的要求和方法;在教材上,二程主张要以学习儒家经典着作为主,并开创了《四书》与《五经》并列的局面,从“四书”探幽发微,创造了一个从孔子到曾子,再到子思至孟子的义理道学体系。在教育方法和原则上,二程注重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以致用、学贵自得、以约取博、循序渐进等。在嵩阳书院,二程对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作了深入的探索,将其哲学思想应用于教育领域,创立了独特的教育思想体系,成为我国教育思想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嵩山高万尺,洛水流千秋。千年的嵩阳书院,始终吟诵着儒学大师的谆谆教诲与程门立雪的虔诚求学,其蕴含的尊师重道、立德树人的优良教育传统至今仍在传承。#程颢#程颐#嵩阳书院收藏

“二程”原居洛阳伊川,距登封咫尺之遥,登封又是尧、舜、禹、周公曾经活动过的地方,来这里便于切磋。

王安石变法更新,二程与之政见分歧,不为朝廷重用,为避祸端,只好退居嵩阳书院,聚徒讲学。

时任登封崇福宫提举管勾的司马光、范仲淹等同在嵩阳书院讲学,可共同论证学术,与王安石分庭抗礼。

嵩阳书院与江西的白鹿书院、湖南的岳麓书院、商丘的睢阳书院并称宋代“四大书院”,名气很大,在此讲学将有利于推广“洛学”思想,提高自己的知名度。

嵩阳书院一个最出色的教学特点是实行“门户开放”,学术民主气氛浓厚,这将有助于更深一层次的学术研究。对于在官场失意的“二程”来说,嵩阳书院是最好的研究学问的场所。

程颢讲学和蔼动听,弟子有“如坐春风”的比喻。他资性过人,又具修养,有门人与他交往几十年,从未见他恼怒过。程颢还亲自为嵩阳书院制定学制、考察等规条,使书院名声大振。程颢著有《定性书》、《识仁篇》等。程颢去世后,元佑七年(1092年),程颐被“差管勾嵩山崇福宫”,继续在嵩阳书院讲学,各地学者慕名而来。“当时院中学生常有数百人,奠定了洛学规模”。杨时曾就学于程颢门下,程颢死前后,又将杨时推荐到其弟程颐门下。一天,杨时同一起学习的游酢向程颐请求学问,却不巧赶上老师正在屋中打盹儿。杨时便劝告游酢不要惊醒老师,于是两人静立门口,等老师醒来。一会儿,天飘起鹅毛大雪,越下越急,杨时和游酢却还立在雪中,游酢实在冻的受不了,几次想叫醒程颐,都被杨时阻拦住了。直到程颐一觉醒来,才赫然发现门外的两个雪人!这就是“程门立雪”的故事。从此,程颐深受感动,更加尽心尽力教杨时,杨时不负重望,终于学到了老师的全部学问。杨时回到南方传播程氏理学,且形成独家学派,晚年隐居家乡龟山,著有《龟山集》,世称“龟山先生”。

 1/2    1 2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