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古人过的才叫中秋节,我们顶多算放放假!

2020-09-30 16:31:42 作者: 哈哈!古人过

到了清代,中秋“送月饼”更为流行,并影响到现代人的节日消费行为。

古时,每逢中秋夜人们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活动,设大香案,摆上祭品,其中月饼和西瓜绝不能少,西瓜要切成莲花状。

在月下,将月亮神像放在月亮的那个方向,红烛高燃,全家人依次拜祭月亮,然后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

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不能切多也不能切少。

古代人过中秋远比现代人要讲究得多啊!!除了我们熟知的吃月饼、赏月,古人过中秋还要常做的这几件事:

1

燃灯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美景,美不胜收。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湖广一带有用瓦片叠塔于塔上燃灯的节俗。在江南一带则有制灯船的节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

富贵之家所悬之灯,高可数丈,家人聚于灯下欢饮为乐,平常百姓则竖一旗杆,灯笼两个,也自取其乐。满城灯火不啻琉璃世界。看来从古至今中秋燃灯之俗其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

2

观潮

“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

这是宋代大诗人苏轼写的《八月十五日看潮》。

在古代,浙江一带除中秋赏月外,观潮可谓是又一中秋盛事。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

3

玩儿兔爷

金易、沈义羚所著的《宫女谈往录》中有故事记载,清代宫廷中室友祭拜月兔的规矩的,虽说是在逃难之中,香坛只好用晋北的方斗来替代,但从心理角度说,因为在难中,所以对神则更为敬畏虔诚。

清代宫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称做太阴君的。然而民间则不同,百姓们称它为玉兔儿爷,这种称呼虽不如称太阴君严肃庄重,但却显得更为亲切。

而在北京一带的民俗中,中秋节祭兔儿爷实是庄重不足而游戏有余,尽管略显得对神不大尊敬,但却反映了民间敬神心理的变化。

4

熬夜

民间相传,中秋夜越晚睡越长寿。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长寿,但更多现代年轻人借此机会玩个通宵。

5

偷葱偷菜

相传未婚少女如果在中秋夜偷得别家菜圃中的蔬菜或葱,就表示她将来会遇到一个如意郎君。台湾有句俗语“偷着葱,嫁好郎;偷着菜,嫁好婿”指的就是这一习俗。

6

吃田螺

民间认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后经查,螺肉所含的维生素A是眼睛视色素的重要物质,可见此说法言之有理。但为什么一定要在中秋节食之呢?

有人指出,中秋前后,是田螺空怀的时候,腹内无小螺,因此,肉质特别肥美。如今在广州民间,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间都有炒田螺的习惯。

7

吃芋头

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剥芋头食之,谓之剥鬼皮”。所以,中秋食芋头,则寓意辟邪消灾,并有表示不信邪之意。

8

饮桂花酒

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酒兮椒浆”的诗句。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

中秋,从古至今,都寄托着人们的思念之情。中秋节的意义,便是一家人能团聚在一起。人生易老,更要珍惜身边人。中秋即将来临,不如抽出时间,陪家人孩子一起赏赏月,吃吃月饼,那便是不可多得的幸福时光。

版权声明: 文章源于古诗词文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