肮脏的“猪仔”交易:如果没有中国苦工马来西亚将一事无成

2020-10-17 18:28:19 作者: 肮脏的“猪仔

马来半岛虽然与中国远隔重洋,但在其发展历史中,中国人,尤其是华工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英国历史学家米尔斯曾说过:“英属马来亚的繁荣,是建筑在华工的劳动之上的,这样说一点也不过分”。

史料记载,早在两千年前的汉武帝时期,中国商人就已经涉足马来半岛。三国时期的东吴,以及后来的南宋都与其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明朝初年,郑和七下西洋有五次都来到此地。到了十七世纪初,马来半岛已经出现了“中国村”、“漳州门”和“中国山”等地名。

东南亚气候条件优越、土壤肥沃、马来土著每年只种一季稻,平时时捕点鱼、摘点野果,一家全年的生活便有了着落。他们从来没有考虑过生存的压力,所以当时马来半岛社会发展极为缓慢,不少部落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

西方殖民者来到时发现新加坡、马来亚简直就是被上帝眷顾的“黄金半岛”,但土著居民却过着极度贫穷且落后的生活。几百年的殖民经验告诉他们土著居民生性懒惰,想要在半岛站住脚必须与华人合作。

英国人与华工的采取了“主客分益制”。英国雇主与华工签订开荒协议,第一年为华工提供每日2元的工资;第三年华工可以与雇主平分其开辟的土地以及土地上的收成,但华工仍要耕种分给雇主的土地,并交纳地租。五年之后,所有的土地和收成全部归华工所有。

英国推出的优惠政策极大吸引了华人的兴趣,槟榔屿附近的华人立刻蜂拥而至,仅两年的时间就开辟了40公顷土地。为了进一步鼓励开垦,英国殖民者又为种植园主提供贷款服务,华人因此不断开垦荒地,建立种植园。

近代以来,中国人口迎来了爆发式地增长,东南沿海人地矛盾尤为严重。广东、福建等地的破产百姓也纷纷下海谋生,又被称之为“过蕃客”。一般来说,马来亚的种植园主会委托客头回乡招募劳工,客头为过蕃客垫付差旅费,并签订“公凭”,约定将来用工资偿还垫款和利息。

槟榔屿的原始森林迅速被华工开辟成良田,英国殖民者于是向全马来亚半岛推广成功经验,劳动力缺口也随之急剧增加。由土著居民拒绝进入种植园劳作,英国人也曾试图从印度引进劳工,但他们的工作效率远不及华工。

用工荒抬高了华工的市场价格,又加之垫付差旅具有天然的金融属性,马来亚的华人会党很快于广州、澳门等地的黑社会勾结在一起,以诱骗或拐卖等方式强制东南沿海百姓签订卖身契,由此产生近代肮脏的“猪仔贸易”。

马来半岛的胡椒园、豆蔻园和甘蔗园全部由华工经营。英国人从巴西引进橡胶失败后,也是华人冒险在马来亚投资出橡胶园,成功割出乳胶,并摸索出一套完善的生产和管理经验。马来半岛的锡矿更是全部由华人把控,采锡华工最多时高达十万人。

在开发马来半岛的过程中,华工披荆斩棘,与瘴气酷暑、毒蛇猛兽斗争,死亡率高达百分之七十。正式由于他们的牺牲,马来半岛才能控制全世界锡矿和橡胶一半的产量。

英国马来亚总督承认,政府百分之九十的收入由华工贡献,没有华工就不会有繁荣的马来亚。马来半岛的沙劳越王甚至承认“若无中国移民(华工),我们将一事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