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一定能接受,他一定能。”镜头里,一得笑着说:“一直以来,他对我没有功利性的要求,他当然对我有要求,但他只要求我三观要正,要成为一个善良的人。他对我唯一的希望就是,我能够成为我能够找到我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目标的人,只要我自己开心就好了。”
而在踏入美国之前,张一得一直都在寻找自己,抑或说是在探寻生命意义的路上。在张一得的个人音乐账号上,记者意外发现了他设置的几个歌单,每个歌单都有一个关键词,其中有个歌单的关键词为“葬礼”,收纳了九首他喜爱的古典纯音乐。
另外,张一得高中毕业面试美国大学的视频显示,在面试的最后,张一得提及起自己想要在18岁生日之后做一个墓碑图案的文身。他提到做这个纹身是为了纪念他从小学到中学最好的同学,也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那个同学在初中三年级的时候毫无征兆的自杀,而张一得对于这个朋友的去世原因一无所知,但他表示这也是促使他学习哲学的一部分原因。
陷入舆论漩涡的父亲
在一得离开后,舆论以一种出乎人意料的方式卷向父亲张岳以及一得的一群好友。
许多人对一得的成长进行臆测和评论,有人说,他是爱自己甚于爱孩子,有人说,他是将孩子视为炫耀的工具。一开始,张一得的好友们还会纷纷在评论区呼吁,然而没多久,一些营销号则进一步跳出来攻击这群孩子,媒体找到他们,“我们都太憋屈了,太难受了,甚至大家都不敢说话。”舆论让很多人都不堪其扰。
直至3月13日,艾力和艾力的好友,两人先后找到记者。他们是张一得的好友,艾力本人也曾有抑郁症,他透露,自己很早就得知张一得患有抑郁症及患病原因 ,“我们不想再让任何人再受到伤害,但看到网上的舆论,我不得不站出来,那些诋毁和揣测,对于大家来说都是二次伤害。 ”艾力哽咽着说。
艾力始终记得,过去好兄弟张一得只要一提起爸爸,言语里都是满满的爱 ,“一得的父亲也非常爱他,对他过去十多年的成长几乎是全身心投入。”艾力还记得张一得在苏州读高中的时候,给他讲过自己在广州那座小山上的生活:“他对我开玩笑地说过,如果有一天他离开了,他希望自己可以埋在广州。”有时候,艾力也会恍惚,如果这个学期,一得依旧住在山上,会不会悲剧就不会发生……
相比孩子们的情绪波动,张岳反而对外显得有些“平静”。这种反应在记者的意料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在此前采访时,张岳的农庄里有不少访客。从他与访客们的互动中,记者可以感受到张岳身上的谦和,用张一得在文书中的描述,“我的父亲是一个贫寒的绅士” ,一位熟悉张岳的妈妈则描述张岳“是一个有大智慧的人”。
广州日报记者摄于2019年8月,「老得」正谈起过往的困难。
张岳曾经在朋友圈中透露过他的人生观和育儿观:“于己习老子李圣苏子渊明,于儿脱旧俗看西洋成百技。”意思是说,他负责向圣人学习,而孩子则学会自己看世界。
至于张岳收藏孩子物件,成立博物馆一行为。据记者了解,张岳实则喜欢收藏。他对生活的爱,不止是表现在儿子身上。他惯于去收藏每一件具有纪念意义的物件,在他的家里,甚至可以找到1978年他收藏起来的英语学习资料,1982年亲自晾晒的陈皮……
张岳是《广州日报》的忠实读者,他收集了孩子18年来生日当天的《广州日报》当作孩子成人礼的礼物。
张岳也喜欢分享,他的朋友圈里有时一天会发好几条日常动态,有的是关于儿子,有的则是做饭,做菜,逗猫等琐事,抑或是和妈妈们交流的育儿日常。在孩子去世后几天,他在发出几条给埃默里大学同学们的致信,以及一得18岁时的纪念日记之后,便不再更新。
若说张岳目前最明显的变化,则是他把微信名“一得爹”改回了自己的名字,与之一同改掉的,是写有“一得他爹”四个字的头像。对许多真正了解张岳的人来说,这或许是一个好的信号——他正在学着正视丧子之痛,学着放下“一得爹”这个身份。
广州日报记者从3月8日至今,一直与张岳保持着沟通。即便是在舆论攻击最激烈的时候,面对记者提及的采访要求以及舆论支持,他反而还会宽慰记者“没关系”:“目前不必说什么,我不会感到有什么伤害到我,我们父子永远同在就好了,不需要解释什么。” 面对其他媒体的来电,他也依然会谦和地应答。
但一位了解张岳的朋友则告诉记者:“他跟所有人都说挺好的,可他内心在想什么,我们谁又能知道呢?”
张岳特别喜欢循环播放张一得去年在广州的时候,推荐给他的一首西班牙语歌。那首歌不知道被他循环播放了多少次,歌词大意里写着“他始终在那里,命运的兄弟。我从不感到孤寂,有这条路的相伴……”张岳说,儿子用了这一个小技巧,把他二十年来的幸福感定格了,“谢谢您,儿子,爸爸收到”。或许了解了这些,大家对于一得父亲在致信中的意思,也就能明白几分。
张岳写下的《致埃默里大学Dave的同学们》的信。
心理咨询师:
“父母发现孩子异常应及时干预”
近几年,关于抑郁症的讨论一直不容忽视。针对青少年抑郁问题,记者专访了著名心理咨询师王宇赤。
王宇赤透露,形成抑郁症的原因很多种,除了原生家庭,也包括许多外界因素。从心理学上来说,原生家庭对于抑郁症的形成是一个关键。抑郁的根本来源是自我的萎缩,自我活力的丧失。青少年,尤其是对于15岁之后的青少年来说,他们的大脑杏仁核已经发育成熟,能够感受情绪能力;但是他们处理情绪的大脑部分没有发展成熟的,因而会造成一种情感上的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