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变化促使我重新去看美国的小学教育。
我发现,美国的小学虽然没有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大量的知识灌输,但是他们想方设法把孩子的目光引向校外那个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他们要让孩子知道,生活的一切时间和空间都是他们学习的课堂;他们没有让孩子去死记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但是,他们煞费苦心地告诉孩子怎样去思考问题,教给孩子们面对陌生领域寻找答案的方法;他们从不用考试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尽全力去肯定孩子们一切努力,去赞扬孩子们自己思考的一切结论,去保护和激励孩子们所有的创作欲望和尝试。
有一次,我问儿子的老师:“你们怎么不让孩子背记一些重要的东西呢?”老师笑着说:“对人的创造能力来说,有两个东西比死记硬背更重要:一个是他要知道到哪里去寻找所需要的比它能够记忆的多得多的知识;再一个是他综合使用这些知识进行新的创造的能力。死记硬背,就不会让一个人知识丰富,也不会让一个人变得聪明,这就是我的观点。”
我不禁想起我的一个好朋友和我的一次谈话。
他学的是天文学,从走进美国大学研究所的第一天起,到拿下博士学位的整整五年,他一直以优异的成绩享受系里提供的优厚奖学金。他曾对我说:“我觉得很奇怪,要是凭课堂上的学习成绩拿奖学金,美国人常常不是中国人的对手,可是一到实践领域,搞点研究性题目,中国学生往往没有美国学生那么机灵,那么富有创造性。”
我想,他的感受可能正是两种不同的基础教育体系所造成的人之间的差异。中国人太习惯于在一个划定的框子里去旅展拳脚了,一旦失去了常规的参照,对不少中国人来说感到的可能往往并不是自由,而是慌恐和茫然。
我常常想到中国的小学教育,想到那些课堂上双手背后坐得笔直的孩子们,想到那些沉重的课程、繁多的作业、严格的考试……它让人感到一种神圣与威严的同时,也让人感到巨大的压抑和束缚,但是多少代人都顺从着它的意志,把它视为一种改变命运的出路。这是一种文化的延续,它或许有着自身的辉煌,但是面对需要每个人发挥创造力的信息社会,面对明天的世界,我们又该怎样审视这种孕育了我们自身的文明呢?
注意事项
公众号平台推送规则调整
如果您与我们的互动不多
可能就找不到我们的推送了
为了每天读到新鲜深刻的教育资讯
请把我设为“星标”吧
分享、点赞、在看三连
长久相伴,永不失联
喜欢今天的文章,别忘了在文末右下角点个 “在看” ,并转发给更多人看。
更多精彩内容
读《当代教育家》,成为当代教育家
为了读懂这位校长,我们编了一本词典
这位著名儿童作家居然说:阅读并不像疫苗一样是人生一种必要
年度面孔丨11张面孔,11种表情,记录2020中国教育的物候气象
这位华裔弱女子 ,在美国打造了一所超时代的未来学校
读《当代教育家》,成为当代教育家
为了读懂这位校长,我们编了一本词典
这位著名儿童作家居然说:阅读并不像疫苗一样是人生一种必要
年度面孔丨11张面孔,11种表情,记录2020中国教育的物候气象
这位华裔弱女子 ,在美国打造了一所超时代的未来学校
投稿
投稿请提供姓名及联系方式
提醒:本公号仅接受原创稿件,拒绝一稿多用,谢谢!
『当代教育者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