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具烟火气的一线城市,太可爱了

2021-06-18 22:46:15 作者: 中国最具烟火

如果你到了杨箕、石牌、潭村、猎德等广州城区最普通的城中村,你会发现高楼大厦耸立的背后,藏着曲折狭窄像迷宫那般的小巷街道。

到处散落着“靓房出租”的牌子,沿街遍布的大排档、发廊、便利店和菜市场,还有不少保留本地特色的宗庙祠堂,人来人往夹杂着喧闹的方言,会让你在冰冷的都市商圈中找到一丝莫名的亲近感。

△广州城中村也是原村民的家。

广州的市井味从哪来?

人们谈论广州,最常用“市井味”来定义。可能有些人会觉得“市井”带着贬低的意思,但我觉得这是一种务实包容的文化,它的文化格局,是自下而上吸纳的。

而这种市井味早在根上就注定了,毕竟铸就广州之魂的,是“千年商都”的历史。倘若追本溯源,你会发现广州的“商都之魂”,早在珠江源头就能看出端倪。

△珠江包容的气度孕育了广州的性格。

中国三大河流,黄河和长江都各有一个入海口,唯独珠江有八个出海口,不同于长江的“大江东去”的雄壮,也不同于黄河的“黄河之水天上来”的壮阔,珠江“八门夺海”没有规矩,哪里能出海,就往哪里流,不易闭塞,于水不易为淤。

这大概就赋予了处在珠江三角洲腹地的广州,一种包容开放的气质,素有中国“南大门”之称。

早在秦汉之时,广东徐闻港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广州城前称“番禺郡”,已经是中原、荆楚、闽浙、黔蜀及南海诸国货物的集散地,《汉书·地理志》里有相关记载“中国往商贾者多取富焉,番禺,其一都会也”,帆樯如林,商贾云集,广州算得上历史上第一批真正意义上的沿海大都市。

看来说到搞钱,广州人都可以上溯到两千年前了,而当时中原人还忙着种地,广州人就常在水边走,知道了海那边的世界,有着不曾见过的“螃蟹”。

广州的商业传统让这里的人并不会拘泥于条条框框,随随便便做点什么就能养活自己,天性更自由随和。

△狩渔于珠江之上,是一幅美好山水图。

网上还有一个段子很好玩,说广州是能让人“变美”的城市,因为在这座城市里,人人被称为“靓女”和“靓仔”。

听起来有点夸张,但也带着温情的亲昵。留在广州的理由可能有很多,但其实核心也就两个字——生活。

它绝不是一座精致的城市,没有厚重的历史遗迹,也没有考究的西餐咖啡店,有的不过是鲜活滚烫的人情味,以及繁华而不失真的烟火气。

△这里给了平民足够的包容和温度。

不管你是不是这座城市的本地人,似乎都能在这里找到你想要的生活感和平衡度。

如今的广州阴霾尚未散去,但相信豁达乐观的广州,一定会守得云开见月明。

△让我们为广州加油吧

来源:爱旅游的哆啦

历来重农抑商的枷锁,让远离核心地带的广州,反倒由于海禁政策的相对宽松,到清代闭关锁国来临时,全国仅剩广州的“粤海关”一口通商,十三行自此垄断中国外贸长达85年。

前来中国进行贸易的西方商人,接触最早、主要的群体是那批十三行商人,十三行也成了中西交流的重点场所,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沿江西路“粤海关”光彩夜景。

商业对广州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的。由于广州商业城市的贸易无处不在,海禁之后,内陆的货源被掐断,广州对外贸易的来源只能靠自己生产,便大力发展地方工业,带动周边城市譬如佛山,工商业由此兴起。

这种影响还包括广州的城市结构。古时的广州是一片浅海、海中丘陵、台地和众多岛屿组成的,广州建城年份最早的记载是在秦汉时期的“番禺”,当时不过南越人聚居在白云山和珠江之间的高地。

广州城市的发展历程是靠水和城之间的较量而来。有了商业的影响之后,城市结构更松散自由。

如今的广州城,已经不再是传统的“(白)云山珠(江)水”的城市,它早已突破了云水边界,从西到东,从北到南,跃升为具有“青山、名城、良田、碧海”的自然格局。

△珠江新城堪称广州的城市传奇

广州人曾经把珠江以南称为“河南”,把珠江以北称为“河北”。有句老话说“宁要河北一张床,不要河南一套房”,旧时河北的西关大宅与河南的破旧村野形成鲜明的对比。

如今河南河北的沧海桑田,或许多得广州的“桥”。桥不只是连接两岸的建筑,它像是筑成广州城的骨架,独具线条和韵律的美感。

△如今的“河南”海珠面貌已焕然一新

看一座城市,或许“桥”能成为你绝佳的观赏视角。天、地、水、桥重重交叠,构筑成广州城的脉络,当中又藏着沧桑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