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传1960。《台东州采访册》。「台湾文献丛刊」29。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卢德嘉。2007。《凤山县采访册》。台北:远流。
- 陈文纬、屠继善。1951。《恒春县志》。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池志澂。1996。《台湾游记》。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施添福。1999。〈开山与筑路:晚清台湾东西部越岭道路的历史地理考察〉。《地理研究报告》,30:65-100。
- 杨庆平。1996。〈清末台湾的「开山抚番」战争(1885~1895)〉,硕士论文,政治大学边政学系。
- 胡传。1960。《台湾日记与秉启》。「台湾文献丛刊」71。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杨南郡。2003。《浸水营古道人文史蹟调查》。台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林务局。
- 台湾总督府警务局编。1995。《理蕃志稿》。台北:南天。
官道完成後,取代原来的「琅峤、卑南道」,1892年,台东知州胡传由凤山郡城启程,坐轿取此道往台东,并在沿线校阅官兵,巡视士兵操练与武器装备。直到清末为止,三条仑道是往台湾东部唯一持续保持通畅的官道。
日治时期,1914年(大正3年)发生排湾族反抗收缴枪械的「南蕃骚乱事件」(浸水营事件),日军於1917年依循着三条仑道和卑南道路线重新整修,作为理蕃警备道,并增设崁头营、归化门、力里,浸水营、古里巴保诺、出水坡、姑仔仑等七个驻在所,改称「浸水营越岭道路」。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後,农委会林务局开辟林道至大树林山(大汉山),纳为国家步道系统,迄今古道上仍留有「州厅界标示牌」、「出水坡神社遗址」等遗迹。
中文关键字: 三条仑 , 浸水营古道 , 周大发 , 张兆连 , 开山抚番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