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遗址在1977年Richard B. Stamps初次调查时称为埔里第37地点遗址,属於浊大计画的一部分,2004年之普查才以依最小地名命名的原则,定名为中坑遗址。本遗址过去兴建宽龙宫时庙址处曾出土大量长方形石棺,此外Richard B. Stamps的调查报告中还有灰坑的记录,2004年的普查报告中则有打制石斧锄形器、矛形器、砥石等石器发现,但所有发现并无确切年代资料。
本遗址位於盆地和山地的交界,学者们认为对台湾山地原住民(泰雅族和布农族)的居址形态、生态利用等议题具有参考比对的价值,因此被评为重要性遗址。可惜遗址早已被开垦成阶梯状坡地,其上种有槟榔及扁柏,可能遭受相当破坏。目前遗址现地到处散布大小板岩片和碎屑,偶尔仍可发现大片板岩立片突出於地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