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盛清沂(1960)《台北县志 卷四 史前志》台北:台北县文献委员会。
- 黄士强、刘益昌(1980)《全省重要史蹟勘察与整修建议--考古遗址与旧社部分》交通部观光局委托,国立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研究计画报告。
- 臧振华、刘益昌、邱敏勇(1996)〈卷尾賸录史前考古〉《重修台湾省通志》:21-89,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郭素秋(2002)〈「植物园文化」探析〉《文与哲》1:273-332。
- 刘益昌、郭素秋、卢瑞樱、戴瑞春、陈得仁(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七期研究报告》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执行研究计画报告。
此遗址於1956年10月28日为盛清沂盛调查鹄尾山遗址时所发现。此遗址地形为一北向凸出淡水河岸的山嘴,西侧地势倾斜较剧,下有村落即圆潭子庄;东侧地势倾斜较缓,有小山屿两处即遗址所在(盛清沂1960)。此次的调查所采集的遗物以石器和陶器为主,石器共采集有44件,包括:砂岩制的打剥制石锄、磨制石斧、两缢型网坠、磨制锄型器残件等,陶质标本仅采集到条纹陶器1件。1996年臧振华等前往调查,采集到红色灰胎夹砂陶标本。2004年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执行「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第七期」期间,陈得仁亦曾调查过此遗址,当时采集到不少标本,包括石器和陶器二大类,石器标本有石锛、石片器、砥石、石锤、石材、白玉髓等,陶器标本有红色灰胎夹砂陶片、橙色泥质陶片等。
依据多次调查所采集的遗物可以理解到,本遗址应含括两个文化类别,分别为:圆山文化,年代约在3200-1800B.P左右,其陶器特徵是赤褐色或灰褐含砂粗质陶 (盛清沂1960)。另一个文化是年代较晚的植物园文化,年代约在2800-1800B.P左右,为台北盆地新石器时代最晚的一层文化,即旧称方格印纹厚陶文化。本遗址所见泥质陶、印纹陶等均为植物园文化典型陶类之一(郭素秋2002)。值得一提的是,在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第七期」所调查的资料显示,这个遗址的地点与鹄尾山遗址十分接近,有可能为同一个遗址,但截至目前,尚未有这二个遗址范围更明确的研究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