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政院研究二二八事件小组。1994。《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台北:时报文化。
- 陈翠莲。1995。《派系斗争与权谋政治:二二八悲剧的另一面相》。台北:时报文化。
二二八事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国民政府接收台湾1年4个月以来,民间积怨的总爆发。政治上,行政长官公署被台湾人称为「新总督府」,外省人士分占政府职位,大多数本省菁英被排拒在外。经济上,国民政府大规模接收日人财产,行政长官公署并采取统制政策,设立贸易局与专卖局严密控制各项物资,但因官吏贪污腐败、走私横行,国共内战造成台湾物资外流,导致严重的物价飞涨与经济危机。文化上,行政长官公署部分人士指责台湾人被日本「奴化」,强力要求「中国化」,台湾民众则对官员的营私舞弊、军队的纪律败坏强烈不满。1946年12月,美国驻台北领事馆的台湾情势报告中预测台湾随时可能发生动乱。
3月1日,台籍菁英成立「缉烟血案调查委员会」,2日扩大组成「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作为官民沟通的机构,并整合民间意见。行政长官陈仪对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的意见均表接受,派民政处长周一鹗等5位官员与会,并要求各县市组成分会,提出改革建议。但另方面,陈仪加紧向国民政府请求援兵,5日接获主席蒋中正电文同意派兵後,乃转而指控事件系共产党鼓动、寻求独立的叛乱行为。7日,二二八事件处理委员会提出32条大纲要求政治改革、高度自治,陈仪断然拒绝。
8日深夜,国民政府援军自基隆登陆,向台北进攻,9日清晨台湾省警备总司令部宣布台北市戒严,整编21师抵台展开镇压行动。10日陈仪宣布全省戒严,并下令解散二二八处理委员会等非法团体。国民政府军队未遭遇强劲抵抗即控制局面,18日全台秩序恢复,武力「绥靖」工作完成。21日展开「清乡计划」,以告密连坐手段追查逃匿分子。29日发布「自新办法」,要求民众自首。5月15日台湾省政府改组,魏道明出任省主席,16日解除戒严与清乡。
在武力镇压与清乡行动中,台湾民众死伤惨烈,菁英分子几被清除殆尽。北部菁英多遭逮捕後失踪,南部菁英则被枪决示众。事件的死亡人数,各种估计从数千到十几万不一,1992年行政院《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推估在1万8,000至2万8,000人。二二八事件造成台湾社会战栗噤声,但也成为日後族群冲突对立的重要因素之一,更被认为是战後台湾独立运动的起点。
1990年代,社会各界为二二八事件受难者家属平反的呼声渐受重视;1995年2月,李登辉总统代表政府向受难者家属公开道歉,10月,行政院成立「二二八事件纪念基金会」,受理补偿事宜。民进党政府於2008年2月28日宣布设立「二二八国家纪念馆」,但其组织条例、预算仍需待国民党席次占多数的立法院通过後,方能真正开始运作。
中文关键字: 《二二八事件研究报告》 , 台湾省行政长官公署 , 陈仪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