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2004 《台闽地区考古遗址―南投县》。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 臧振华
- 1977 〈南投县乌溪河谷考古调查〉,收录於张光直编《台湾省浊水溪与大肚溪流域考古调查报告》:163 – 236,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专刊七十,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在2004年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的相关考古调查计画时,除了在林天来住家後方的探坑处,发现红色及黑色夹砂陶外,另外在荔枝园南侧阶崖处,也发现零星被堆放的打制石器,大多数是以斧锄形器石器为主,荔枝园地表也零星拾获一些;早年在住家之间的荔枝园内,是阶面上遗物最丰富的地点(臧振华,1977)。目前本遗址的保存状况,在台14与平林艺术大道的开筑时曾遭到严重的破坏,现在除了有几户人家居住其上,大部分都开辟成荔枝园。由早期的发掘纪录显示,遗址西侧约下挖20-40公分即触及文化层(臧振华,1977:185)。计画调查时,由曾经提供试掘的蔡先生告知,遗址未再有深入的扰动,但是耕种对遗址也造成相当程度的破坏。
遗址的文化内涵,目前归属於距今4500-3500年前的牛骂头文化,和距今3200-1800的营埔文化营埔类型。遗址曾经出土的陶器类型有红色夹砂陶、褐色夹砂绳印纹陶、红色泥陶、黑色夹砂陶、橙色细砂陶、橙色泥质陶、灰黑色泥质陶等;在石器方面,则出土有打制长形斧锄形器、打制匙形斧锄形器、打制尖刃型斧锄形器、打制宽刃型斧锄形器、打制有颈型斧锄形器、打制砝码型斧锄形器、打制圆型斧锄形器、磨制各型斧锄形器、磨制方角石锛、磨制长型刀形器、磨制半月型刀形器、打制石刀、磨制镞形器、打制尖器、打制戈形器、打制砍斫器、两缢型网坠、单缢型网坠、珐码型网坠、石锤、石器残件等。
本遗址在内政部的评监等级,被列为「与已定等古蹟同等重要」;但是史语所建议,遗址宜指定为「古蹟」,并进行规划管理。
(本文改写自《台闽地区考古遗址―南投县》之内容资料)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