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萧峰雄。1994。《我国产业政策与产业发展》。台北:远东经济研究顾问社。
- 林钟雄。1993。《台湾经济发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晚报社。
- 于宗先、王金利。2003。《一只看得见的手:政府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台北:联经。
- 李国鼎。1978。《台湾经济快速成长的经验》。台北:正中。
在国际方面,正值国际分工萌芽之际,美国、日本等资本主义国家拟在台湾拓展市场并寻求低廉劳动力,因此以劳力密集为主的加工出口产业吸收大量外资,运用低廉劳工,在1960年代带来台湾高度经济成长(GNP年平均成长11.1%),产业结构亦在外资与出口扩张的工业化下,1963年之後蜕变为以工业为主,工业生产的年平均成长率19.4%,出口成长率29.7%,贸易收支从1971年起由赤字转为黑字,国内资本急速累积,逐渐与国际经济紧密结合。
历经第一次出口扩张时期,台湾产业结构亦发生改变,政府为吸引外人投资,采取开放政策,鼓励出口,以轻工业为主,由出口带动经济,此一时期台湾产业以传统制造业为主,重视劳力密集与生产导向,并以大量劳力、大量资本带动经济成长,逐渐由农业社会转变为工业社会。
第一次出口扩张政策的主要推动者为尹仲容、李国鼎,中央研究院院士刘大中、蒋硕杰等「财经六院士」扮演重要的建言者。在法令与政策方面,1958年公布「改进外汇贸易方案」,恢复单一汇率,扩大进口管制。1962年推动品管制度,简化出口检验程序,提升出口竞争能力。1966年设立高雄加工出口区以推动自由贸易。1968年行政院赋税改革委员会建议修订「奖励投资条例」,以加速资本折旧、鼓励公司股票上市。1969年经济部设立国际贸易审议委员会及国际贸易局;1970年经济部结合民间工商团体设立中华民国对外贸易发展协会(简称外贸协会),协助业者拓展对外贸易。
这些政策措施,主要精神是由保护国内市场的进口替代政策改为出口扩张政策,包括取消复式汇率,并让新台币汇率贬值到较合理的水准,同时采取外销冲退税制度和外销贷款制度,以及对投资的租税减免。
中文关键字: 出口扩张 , 出口导向政策 , 新国际分工 , 比较利益 , 进口替代
英文关键字Export expansion , export-oriented policy , New International Division of Labour , Comparative advantage , Import substitution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