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十三行事件

十三行事件
2011-12-02 10:16:37   来源:   点击:

    为抢救十三行遗址之发掘而引起的社会运动。1989-1992年发生在台北县八里乡十三行遗址,受污水处理厂兴建破坏的事件,继1980年卑南遗址抢救发掘事件之後,再一次让遗址抢救成为媒体与社会关注的焦点,邻近政治中心台北的十三行遗址,因出土部分中国文物如五铢钱、开元通宝、唐鎏金青铜碗,使不同政治立场者各有解读,加上1987年解严以来的台湾本土意识逐渐抬头,更使得十三行遗址成为台湾历史建构的重要场域,但因工程单位为了赶工,要求考古抢救必须压缩时间、减少面积,内政部古蹟审议委员会碍於工程要求,未能将十三行遗址指定为古蹟,终於爆发学生运动,在自由广场(中正纪念堂)集会,要求指定十三行遗址为古蹟,重启古蹟审议机制,并於二次审议十三行遗址为古蹟的会议进行过程中,包围内政部,高呼指定之口号,这是国内第一次为了考古遗址而进行的学生运动,或可称为十三行事件。

    事件之影响层面极为广大,就台湾史研究而言,主要在於台湾历史究竟从何写起。十三行遗址出土丰富的文化遗物、墓葬、建筑遗留,甚至有水井、排水沟等聚落设施,并有炼铁设施,显示出一千多年前台湾文化已经相当进步,使得大部分的台湾史学者,不得不思考这一段人类活动史,以及比十三行更早的植物园文化、圆山文化、大坌坑文化,究竟该不该放在台湾历史的架构中,经过此一事件,大部分的台湾史学者都想知道史前史,这也应验了一个区域的历史不应仅从族群的历史写起,更应从土地的历史写起,再进入土地和人群互动的历史,最後才有文字记录以来的历史,这是十三行事件的部分成果。

    此一事件促成内政部将十三行遗址之局部地区指定为二级古蹟,以及「十三行博物馆」的成立,於2004年4月24日成为台湾第二座考古遗址博物馆,2006年5月1日遗址经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重新指定为国定遗址。同时亦使社会大众认识考古遗址的重要性,文化资产主管单位开始面临对遗址保护的议题,并於2005年修改「文化资产保存法」,将遗址单独提列为文化资产中之一大类。

    中文关键字: 十三行遗址 , 十三行博物馆 , 国定遗址

    英文关键字Shihsanhang Site , Shihsanhang Museum of Archaeology , Nationally established ruins

    参考资料

    1. 抢救十三行文化遗址行动联盟。1991。《重构台湾历史图像:十三行遗址调查报告》。台北:抢救十三行文化遗址行动联盟。
    2. 汉声杂志社。1991。〈八里十三行史前文化(文化保存:抢救台湾考古遗址)〉。《汉声》,34。
    3. 臧振华、刘益昌。2001。《十三行遗址:抢救与初步研究》。台北:台北县政府文化局。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南仁路Ranchinustsu旧社-南仁山遗址
下一篇:南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