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 2005(2006) 《石破天惊—四千年前石器制造厂特展》博物馆宣传折页。台东: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
- 臧振华、潘怡仲
- 2005 〈澎湖七美岛史前石材资源的开采:一个岛屿考古学的研究〉,收录於陈仲玉、潘建国主编《中国东南沿海岛屿考古学研讨会》。连江县:连江县政府。页199 – 238。
南港遗址是臧振华於1983年所发现,其主要位置在七美岛陈氏宗祠後方,现地表的海拔高度约为11.7公尺。值得注意的是,南港遗址并不直接位於海岸旁的沙丘位置上,遗址遗物分布范围的边界和最近的海岸地点,约有三百公尺的距离。而澎湖群岛几千年前海平面高度升降研究显示,澎湖群岛海平面高度最高的时期约在4700 B.P.(Before Present,距今)。当时的海平面高度略高於现代海平面2.4公尺。根据此资料,则南港遗址在史前时期必然更靠近海岸。
南港遗址的年代牵涉到台湾新石器时代早期橄榄石玄武岩石器矿源、使用、古代人群互动、移民和海上航行等重要课题;目前所测得的碳十四数据显示该年代在4200-3800 B.P.间。臧振华先生认为史前人类在南港遗址聚落遗址的占居,开始於台湾西南部的牛绸子文化早期阶段,年代约在4200 B.P.左右,其时间至少横跨数百年之久,最後则可能在陶器风格转变为大量使用细绳纹陶和泥质素面红黑陶时,聚落遭到弃置,年代约在3800 B.P.左右。
出土的遗物除了大量的石器之外,还有夹砂岩类陶器、夹贝屑类陶器、夹板岩类陶器、泥质陶器、大量贝类、及一具墓葬等。目前对该遗址的看法,大致可综述为下列三点:
1.南港遗址是经年占居的海岛贝塚聚落遗址。当时人们无疑以海洋资源为主要的生计来源,从一件陶器上发现的稻壳印痕,和海岛的生态环境看来,稻米的遗留可能来自海外。南港遗址所属的绳纹红陶时代,史前人类已长期食用稻米,若南港遗址的居民可以从其他地方获得稻米作为食物资源,则他们在七美岛的居住就可能进行经年性的占居。
2.南港聚落遗址是制造石器的产业聚落。
3.南港聚落的占居与废弃,目前倾向的推论有二:一、对稻米的依赖日渐,进而减低依赖海洋资源的生业方式,因此移居到台湾西南地区;二、史前人类对於石器原料取用的认知改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