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
2011-12-02 10:20:57   来源:   点击:

    史前考古学文化,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1969年考古学者张光直依发掘之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遗址下文化层出土遗物命名,是台湾地区新石器时代最早的一层文化。

    分布於台湾本岛各地与澎湖群岛的海岸或大型溪流、河湖下游河岸;此一文化延续年代依据台湾各地已知的绝对年代推测,在距今6,500-4,200年之间,不过最早的八甲遗址碳十四测定结果为5645±60B.P.,校正後年代6195-6303B.P.,目前为孤例,因此部分学者不赞成此一年代,甚至认为年代只有5,000年以内,以目前资料而言最可能的年代在距今6,000-4,200年之间。

    重要遗址包括:台北县八里乡大坌坑遗址、台北市芝山岩遗址、台北市圆山遗址、台南县南关里遗址、澎湖县菓叶遗址、高雄县林园乡凤鼻头遗址、台南县归仁乡八甲遗址、台东县长光遗址等。本文化如广泛定义则包括中国东南福建、广东沿海同时期之史前文化,如壳丘头类型(文化)、复国墩类型(文化)等史前文化类型,同时指涉为南岛系民族之祖先型文化。近年学者大多采取狭义的定义,认为本文化只有分布於台湾,可能为亚洲大陆东南沿海新石器时代早期以采集、渔猎以及初级农业为生人群移民的後代。

    本文化早期的聚落小,农业属初起阶段,通常从事狩猎和渔捞,采集野生植物的种子和植物纤维,并可能种植根茎类作物,距今5,000年前左右或稍晚,开始种植稻米、小米等谷类作物。陶器通称粗绳纹陶,口缘以下带有绳纹,口缘或局部肩部以上带有划纹,石器仍存有多数打制石器,同时出现磨制石锛、箭簇等器具,晚期并出现磨制石刀。墓葬形式为具有葬具的单人仰身直肢葬,并见陶器、装饰以及贝类陪葬。本文化在区域之间及早晚阶段,文化相貌略有差异,因此可以区分出地方性类型,目前可辨认出大坌坑类型、八甲类型、凤鼻头类型(菓叶类型)、月眉类型等几个地方性类型。这些类型个别发展为下一阶段新石器时代中期的各地区的绳纹红陶文化,因此亦可说大坌坑文化是台湾史前文化的祖先型文化。

    中文关键字: 新石器时代 , 大坌坑遗址 , 芝山岩遗址 , 圆山遗址

    英文关键字Neolithic Period , Tapenkeng Site , Zhishanyan Site , Yuanshan Site

    参考资料

    1. Chang, Kwang-chih & the Collaborators(张光直等),1969,Fengpitou, Tapenkeng, and the Prehistory of Taiwan.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in Anthropology No.73.
    2. 刘斌雄。1963。〈台北八里坌史前遗址之发掘〉。《台北文献》,3:52-64。
    3. 刘益昌、陈光祖、颜廷伃。2001。《第一级古蹟大坌坑遗址调查研究报告》。台北县政府文化局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执行。

    延伸阅读

    1. 李德仁。1993。〈台湾地区重要考古遗址图说:大坌坑遗址〉。《田野考古》,4(1):81-88。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外九庄
下一篇:外汇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