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大嵙崁之役

大嵙崁之役
2011-12-02 10:20:59   来源:   点击:

    清末台湾官方与北部原住民的战役。前後长达7年,范围涵盖台北、桃园山区,历经刘铭传与邵友濂二任巡抚,分别调派大军前往今桃园大溪、复兴、台北新店一带,与原住民激战,史称大嵙崁之役。

    1885年(光绪11年)初,巡抚刘铭传先选择台湾北部的马来八社(今台北县乌来乡)泰雅族,为开山抚番的对象。乌来的泰雅族就抚後,立刻把矛头指向大嵙崁(今桃园县大汉溪上游)。1886年刘铭传檄调记名总兵刘朝祜等,各率兵马大举开赴大嵙崁。未用兵之前,即有大嵙崁13社泰雅族接受招抚;而竹头脚等社仍恃强拒绝受抚。刘铭传亲率官军,在南雅(今桃园县大溪镇)与泰雅族发生激战,因有大礮助威,竹头脚等社不敌,暂时受抚。1886年底,刘铭传又到大嵙崁督战,透过竹头脚社社民的引路,从桃园山区潜抵乌来,因奇袭而获胜。1887年台湾山区瘟疫频传,大嵙崁泰雅族又开始出草禳灾。又因台湾东部发生吕家望事件,刘铭传将大军调往征剿,无暇他顾。1891年初布政使沈应奎护理巡抚,以大嵙崁各社社民叛服无常,再檄调官军入山剿办,但此役使官军陷入丛林战的泥淖,直到年底巡抚邵友濂接任,都无法取胜。1892年增调中部驻军来援,才顺势镇压山区各社。直到1895年台湾割让日本为止,大嵙崁都未再发生动乱。

    中文关键字: 刘铭传 , 邵友濂 , 大嵙崁社 , 竹头脚社 , 吕家望事件

    参考资料

    1. 许毓良。2004。〈清代台湾的军事与社会:以武力控制为核心的讨论〉。博士论文,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研究所。
    2. 刘铭传。1958。《刘壮肃公奏议》。「台湾文献丛刊」27。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洪安全主编。1995。《清宫月摺档台湾史料(第六册)》。「国立故宫博物院院藏清代台湾文献丛编」。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延伸阅读

    1. 王嵩山。2001。《台湾原住民的社会与文化》。台北:联经。
    2. 王一婷。2002。《台湾的古道》。「台湾地理百科」10。台北:远足文化。
    3. 李亦园。1982。《台湾土着民族的社会与文化》。「台湾研究丛刊」7。台北:联经。
    4. 陈奇禄。1992。《台湾土着文化研究》。「台湾研究丛刊」16。台北:联经。
    5. 李壬癸。1997。《台湾南岛民族的族群与迁徙》。「台湾原住民」1。台北:常民文化。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外汇管制
下一篇:大坌坑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