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大田寮遗址

大田寮遗址
2011-12-02 10:21:28   来源:   点击:

    大田寮遗址行政隶属於台北县淡水镇中兴里大田寮,位於淡江大学校园西北侧内外,旧大田寮聚落周围所在;其地理位置在东经121°26'16",北纬25°10'35",地形为大屯山熔岩台地边缘之台地缓坡。

      此遗址为1990年12月12日由刘鹄雄进行地表调查时发现,隔年7月13日刘鹄雄再作地表调查时寻获有段石锛,之後1993年黄士强等调查时采集到褐色粗砂陶、磨制石刀、凹石;1997年刘益昌调查时采集到黄褐色细砂陶、浅灰褐色粗砂陶、磨制石刀、打制石斧、磨制石锛等;2004年「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计画第七期」执行期间,仅在学府路172巷9号旁之菜园石堆中拾获1支磨制安山岩质斧锄形器。

      这些遗物的发现主要说明了大田寮遗址包含二个不同的文化相。一个是年代较早的讯塘埔文化,年代约在4500-3600 B.P左右。讯塘埔文化为近几年新辨认的新石器时代中期的文化,是接续大坌坑文化晚期逐渐演化发展而来的地方性文化,这个阶段的遗址规模较大,占居时间长久,已是长期定居性聚落,属於部落社会,其工具中农具出土的比例相当大,可知农业在当时社会所占的重要地位(刘益昌2002)。其陶器形制与大坌坑文化大致相近,部分则已有明显变化,最大的区别在於突脊以及口缘上划纹的消失,石器则出现大型尖状器与石刀。从聚落的分布位置以及石刀的出现显示农业型态可能与大坌坑文化不同(刘益昌、郭素秋、卢瑞樱、戴瑞春、陈得仁2004)。而另一个是年代较晚的圆山文化龟子山型,年代约在3100-2700B.P.左右。龟子山类型是圆山文化晚期众文化依遗物内涵的差异所区分而定名,以金山乡龟子山遗址上文化层为代表。典型陶器包括黄澄色夹细砂陶、橙色粗砂陶、橙色泥质陶及少量橙色夹角砾粗砂陶,此类型的遗址分布在金山到淡水河口间较低的红土阶地前缘(刘益昌1997)。惟本遗址在2004计画调查时,见原果园己多改为菜园,附近裸露地表已不见任何遗物,而建筑物林立,推测遗址当受到些许破坏。

    参考资料

    1. 刘益昌 (1992)《台湾的考古遗址》台北县: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2. 黄士强、臧振华、陈仲玉、刘益昌(黄士强等1993)《台闽地区考古遗址普查研究计画第一期研究报告》中国民族学会专案研究丛刊(二),内政部委托中国民族学会执行研究。
    3. 刘益昌(1997)《台北县北海岸地区考古遗址调查报告》板桥:台北县立文化中心。
    4. 刘益昌、郭素秋、卢瑞樱、戴瑞春、陈得仁(2004)《台闽地区考古遗
    5. 址普查研究计画 第七期》内政部委托,中央研究院执行研究计画报告。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大庄事件(吕家望事件)
下一篇:大东亚共荣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