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网形文化

网形文化
2011-12-02 10:40:41   来源:   点击:

    史前考古学文化,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旧石器时代晚期持续型的文化。是从1980年代中期新发现的伯公壠遗址之研究,开始逐步建立的一个新文化体系,主要分布区域在台湾西北部红土台地地区,其器物的形制、制造方式以及组合,与分布於台湾东南沿海地带的长滨文化不同,因此考古学者刘益昌将此一文化体系单独命名为网形文化。

    依地层堆积及出土遗物,可区分为早、晚期。早期的代表性遗址为伯公壠、月湖、粉寮水尾,都分布於更新世所形成的红土砾石台地的红土层中。遗物内涵以粗打剥的石器为主要工具,石器的组合为器型较大的石核器、石片器,功能大多以砍斫、砍砸或刮削为主,属於旧石器时代的砍器文化,陆地资源的采集可能是重要的生产方式。依据伯公壠遗址相对崩积的地层测年,年代定於距今4万7,000年前後,最晚则不晚於距今8,250年。

    晚期的代表性遗址为伯公壠、坜西坪、圆山遗址下层,都分布於更新世所形成的红土砾石台地的红土层中。遗物内涵主要为打制小型石片刮削器,并伴随大量的打剥废料、石材,呈现较精细的石器打制传统,此类器物带有数个打剥面,且常在一端留有小部分石皮,具有一定的制造模式。史前人类多未加修整而直接使用其锋利的刃边,以致刃边常带有极明显的损耗痕迹。器物功能大多以刮削、切割为主,配合遗址所在位置而言,说明狩猎可能是主要的生活方式;少量的大型石器,也许说明陆地资源采集的可能性。

    依据伯公壠遗址相对崩积的地层测年,年代可定於距今8,250年左右开始,结束年代在距今6,000年左右。网形文化在此一阶段出现数量庞大的小型石器,由於土壤的保存条件不适於保存有机物,因此并未发现得以解释的生态遗留,不过从出土器物所显示的功能,充分显示采集者的文化内涵。

    中文关键字: 旧石器时代 , 伯公壠遗址

    英文关键字Paleolithic period , Pokunglung Site

    参考资料

    1. 刘益昌。1995。《鲤鱼潭水库计划地区第二期史蹟调查计画暨伯公壠遗址发掘计画报告》。台湾省水利局中部水资源开发工程处委托,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执行。
    2. 刘益昌。1996。〈伯公壠遗址发掘及其意义〉。《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八十五年度第四次讲论会讲稿》。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织田万
下一篇:绳纹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