绳纹陶
2011-12-02 10:40:42   来源:   点击:

    「绳纹陶」故名思意即为陶片上带有绳子纹饰者,可能是利用綑绑有绳子的陶拍拍印而成,也可能是用綑绑有绳子的木棍滚压而成。针对陶片的研究上,通常会区分其在陶器上所属的部位,如口缘、颈部、腹片、圈足或手把等,也会研究陶器的质地,如夹砂的粒径与密度,还有就是陶片上的纹饰,如绳纹、划纹或几何印纹等。透过对陶片的研究,主要可以拿来做为考古学上年代与文化的订定与讨论,也可以了解史前人类的制陶技术与生活的面貌(李坤修1987)。

    在陶器上使用拍印而产生纹饰的方式在中国约早在九千多年前,而以拍印而产生绳纹的陶器分布范围十分广泛,主要在西藏高原以东的黄河中游地区和华南地区,几乎在东亚、东北亚及东南亚地区都可以发现绳纹陶(王仁湘1994;李永宪2000:124)。

      然而绳纹陶在台湾的史前研究上占有重要的位置,因为台湾新石器时代开始的第一阶段,被认为是「大坌坑文化」或「粗绳纹陶文化」(宋文薰1980:113),其代表遗物即带有绳纹的陶器。台湾许多遗址都发现有绳纹陶,包括有大坌坑遗址、凤鼻头遗址、垦丁遗址、卑南遗址、富山遗址、港口遗址等为较重要出土绳纹陶的遗址。

    参考资料

    1. 王仁湘
    2. 1994 〈史前绳纹陶八题〉,《中国文物报》1994年7月10日第3版。
    3. 宋文薰
    4. 1980 〈由考古学看台湾〉,在《中国的台湾》,陈奇禄教授等合着,页93-220。台北:中央文物供应社
    5. 李坤修
    6. 1987 《卑南文化实用陶器之分析研究》。国立台湾大学人类学研究所硕士论文
    7. 李永宪
    8. 2000 《西藏原始艺术》。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网形文化
下一篇:美国侵略台湾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