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益昌
- 1989 〈史前时代台湾与华南关系初探〉,《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第三辑。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所,p.18 – 19。
- 1996 《台湾的史前文化与遗址》。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p.23。
- 1996 〈伯公珑遗址发掘及其意义(稿)〉。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讲论会,p.37。
- 李匡悌
- 2001 〈对台湾历史教科书中「史前史」部分的疑义〉,《新史学》12:(2),p.173 – 193。
- 资料库连结:http://www.epochtimes.com.tw/bt/5/6/20/n959788.htm
- http://twstudy.sinica.edu.tw/twstudy/history/text/point3_4.html
刘益昌先生认为:台湾在旧石器时代出现两个文化相貌稍有不同的文化,一个是分布在东部及恒春半岛海岸的长滨文化,另一个在西海岸中、北部丘陵台地地区的是网形文化。网形文化年代尚未测出,从文化遗物相貌而言,与广西新州地区旧石器时代晚期出土遗物相似,应属旧石器时代晚期。从遗物的型态而言,也因为网形伯公珑遗址出土的尖器、刮器、砍砸器等和广州新州的石器群相似,说明了这些文化可能来源的方向是中国南部地区。至於网形文化的年代,刘益昌先生推测为距今50000 – 8000年前。
虽然在台湾的历史教材与通俗刊物中,已经普遍承认网形文化的存在;但是,另一方面,在考古学界之内,网形文化却仍是一个亟待进一步证实的史前文化。李匡悌先生认为:首先,网形文化的界定目前仍有争议,且证据尚称不足;其次,遗址的堆积混乱,该地层经过激烈的变动,失去原有的地层层位关系,即使是碳十四定年,都呈现混乱的状态,但是该状态却被刻意的忽略;最後,虽然网形文化已经遭受许多学界内的质疑声浪,但是刘益昌先生至今似乎尚未能有效的反驳被质疑的问题,却在大量考古通俗文章中发表网形文化的存在,以致於社会大众甚至於历史学界在考古学界取得共识之前,已经普遍接受网形文化的存在。
基於以上理由,考古学界目前对网形文化仍然采取保留的态度。也期待台湾历史学界与教育界,在进一步与考古学界沟通之前,能够先将有争议之处有所保留。待将来证据充分证实之後,再进一步向社会大众说明网形文化的存在。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