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历史知识 > 台湾弃留疏

台湾弃留疏
2011-12-02 10:42:41   来源:   点击:

    论述清朝对台湾应弃应留之利弊的奏书。1683年(康熙22年)7月,清朝靖海将军施琅率领舟师从南澳(今福建东山岛)出发,利用南风攻向澎湖。中旬,大败郑氏守将刘国轩,占领澎湖;9月,郑氏王朝最後一任统治者郑克塽遣人至澎湖称降;10月,施琅亲自来台纳降。

    这一次清廷本意在平定自南明、三藩之乱以来,威胁帝国统治的势力。因此在郑克塽称臣後,废除迁界政策之余,只想将其军民迁回中国大陆,全面放弃台湾,而驻兵於澎湖,做为闽南海外的防戍点。

    1684年2月,施琅在台湾获知弃守之论,立刻上疏康熙皇帝,剖析弃、留台湾的利弊。文中提到台湾原不属於中国版图,自明末以来屡次成为海盗巢穴,海疆因此不得安宁。而台湾「实关四省之要害」,即使是不毛之地也「断断乎不可弃」;若收入版图,「台湾、澎湖一兼守之」,加上台湾岛的硫磺、水藤、蔗糖、鹿皮等物产都可兴贩,牟取商业利益。为了说服康熙帝,施琅建议只需自中国内地派兵1万名,全国额兵不增加,由总兵以下各官率领,分地戍防,就足以固守台湾。

    3月,康熙帝收到疏文,召集廷议讨论,然文武官员皆不支援,唯独保和殿大学士李霨力排众议,赞成施琅的主张。康熙采纳施、李之议,决意把台湾收入版图。5月,奉差来台的户部侍郎苏拜建议以台湾的现状,可以设置一府三县统治。康熙皇帝准奏,遂开启台湾历史上的清领时期。

    中文关键字: 施琅 , 康熙 , 李霨 , 苏拜 , 郑克塽

    参考资料

    1. 施琅。1958。《靖海纪事》。「台湾文献丛刊」13。台北:台湾银行经记研究室。
    2. 不着编人。1963。《清圣祖实录选辑》。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3. 石万寿。2002。〈台湾弃留议新探〉。《台湾文献》,53(4):151-181。
    4.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辑部编。1983。《康熙统一台湾档案史料选辑》。「清代台湾档案史料丛刊」。福州:福建人民。

    延伸阅读

    1. 施伟青。1987。《施琅传》。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 谢英从。2005。〈施琅租业新发现:大潭底庄、椰树脚庄、史椰脚庄位置考〉。《台湾文献》,56(1):35-53。
    3. 李祖基。2000。〈施琅与清初的大陆移民渡台政策〉。《历史月刊》,153:53-58。
    4. 林登顺。2004。〈施琅「弃留台湾议」探索〉。《南师学报:人文与社会类》,38(1):43-59。
    5. Macabe Keliher。2002。〈施琅的故事:清朝为何占领台湾〉。《台湾文献》,53(4):1-23。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台湾基督长老教会三宣言
下一篇:台湾文化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