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佰禄
- 2004〈山林行脚—旧社踏察与旧社研究刍议〉,《台湾博物》∶34-43。
- 2005〈旧社遗留及旧社研究的初步探讨〉,《国立台湾博物馆学刊》58(2)∶1-24。
- 吴意琳
- 2003〈衔接过去与现在环节—原住民旧社遗址研究〉,《文化视窗》57∶46-49。
- 曾振名
- 1995 〈旧社遗址的调查与维护〉,收录在《地方考古人才训练班(第二期)实录之一:讲义资料汇编―课程讲义》(未出版),邱水金编辑,宜兰: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财团法人兰阳文教基金会,页205 – 212。
这些定义彼此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移川与吴意琳是以族群历史记忆的可追溯性作为划分的标准,曾振名的定义则以掩埋状况而定,吴佰禄的定义角度又不同,广泛指涉受外来影响之前早期原住民的聚落遗留。笔者认为遗址的掩埋状况因遗址的内容与外在的堆积状况而定,并不是一种很好的分类方式。至於移川与吴意琳的指涉背後所重视的研究意义均是过去原住民的文化史,在这个前提之下,无论族群记忆是否包含,以考古学的立场,似乎都可以放入讨论研究的范畴中,至於以受外来文化影响与否作为分类依据,似乎忽略了正常情况下人群本来就是不断接触互动的事实。因此,笔者认为旧社讨论的范畴,应该包含所有原住民的早期社址,无论其是否在记忆范围之内,通常皆能归出其基本所属文化群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