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叶美珍
- 2001 《花岗山文化之研究》。国立台湾史前文化博物馆专刊第六号
花岗山文化的内涵在陶器方面主要是夹细砂的罐、钵、豆、瓶、碗等,陶胎因未烧透而成灰黑色,陶器风格在罐及钵上表现特殊,如罐型以双竖把少带圈足、折肩,部份在上腹部带波浪状或短线状刺印纹为特徵,另外在陶把上有人、鱼、兽等主题的型塑;石器方面则包含砝码形网坠、磨制石斧、石刀、矛镞、斧锄、锛凿等生业工具,以及玦形耳饰、手环、臂环、各形玉坠、管珠等石质装饰品。另外还有一些骨角器及鲨鱼牙磨制之装饰品,但数量并不多。
关於花岗山文化之生业型态,由於在花岗山遗址出现大量的网坠,盐寮与大坑则有多量之鱼骨脊椎出土,目前研究者认为其人群当较偏向海洋资源的运用;陆上资源方面,打猎主要以猪、鹿为主,以及一些小型动物。而由於农用工具亦不少,故推测花岗山文化亦倚重农业生产。
花岗山文化三处遗址出土的墓葬方式包含了无棺葬、石板棺葬及瓮棺葬,其中石板棺的石板组装与卑南石板棺不同,特别是大坑遗址出土的石板棺较为特殊,其型态为「北板住东板,西板抵住北板,南板抵住西板,东板抵住南板,呈逆时钟拼排方式」;瓮棺为出土较多的墓葬型式,可能为一次葬,且应该是整个瓮棺埋入土中的情况。
在年代方面,从花岗山与盐寮二个遗址共得到5个碳十四的定年数值,分别为5650±110B.P.、2953±78 B.P.、4605±76 B.P.、2846±82 B.P.、5189±80 B.P.,研究者依层位与堆积情形认为其中二个距今3000年左右的数据较为可靠,加上二件陶片热释光定年的数据:1730±140 B.P.、1380±110 B.P.,认为花岗山文化主要年代距今约3000至1500多年前。
花岗山文化可说是较晚近确定的史前文化,而其可供研究的课题亦多,例如其发现大量玉石材料,可以进一步讨论有关玉器制作与传播的问题、花岗山文化与同在东部地区几乎同期的卑南文化与巨石文化间的关系、与台湾周边区域同有瓮棺葬关系的讨论、花岗山文化与南岛语族的关系等,都是未来可讨论研究的方向。
(本文主要参考叶美珍2001:3, 86-110)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