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央研究院网站 http://www.sinica.edu.tw/~dmuseum/4/Tung%20Tso-pin.htm
董作宾先生於1923-24年成为北京大学研究所国学门的研究生;1925-27年先後在福建协和大学、河南中州大学及广州中山大学任讲师、副教授和教授。在加入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之前,他时而经商,时而教书,时而办报,时而求学,可以说完全是一位奋发自修的学者。1928年中研院史语所成立後,他历任通信员、编辑员、研究员及代理所长等职,并在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7至48年,他应美国芝加哥大学之聘,於该校担任中国考古学之客座教授;1949年回国担任台湾大学教授;1956年再任香港大学、崇基学院、新亚书院和珠海书院的研究员兼教授。1958年自香港返台後,续任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教授,并应聘担任中研院史语所增设的甲骨文研究室主任一职。
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之後,董作宾先生主持了殷墟的试掘工作,这是中国从摸索而至全面以科学方法发掘遗址的开始。而後,他主持或视察殷墟的发掘工作,改良了一些考古技术方法,为殷墟的发掘工作奠定了基础。此外,他也参加了山东城子崖、滕县安上村与曹王墓的发掘,这些工作对早期的中国考古学发展都极为重要。
董作宾先生对於中国甲骨文的研究亦有卓然贡献,学界把他与罗振玉(雪堂)、王国维(观堂)及郭沫若(鼎堂),合称为「甲骨四堂」。他对甲骨学与殷商史研究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包含:大龟四版与贞人的发现;十个断代标准的提出;殷历的建构,着有《殷历谱》;甲骨文字的考释与解读;殷代地理的推测及制度的研究等。从比较这些文字与埃及文字之中,他证明了甲骨文不是造字的开始,这除了对文字学发展有重大影响外,也开拓了古代文化研究的另一途径。
董作宾先生的书法及篆刻作品今存《平庐印存》一册,学术论文则共计约200篇,多存在《董作宾学术论着》(1962)及《平庐文存》(1963),1978年艺文印书馆出版有《董作宾先生全集》,分甲、乙编,凡12册。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