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尾壠
2011-12-02 10:46:49   来源:   点击:

    17世纪台湾中部的原住民社群之一,约分布在今彰化、云林一带。虎尾壠是荷兰档案文献中Favorlang一词的中文译名,又译费罗朗、华武壠、虎尾人等;除Favorlang外,也拼作Favorang、Favorlangh、Vavorlangh、Vavorolangh等。

    虎尾壠可以指称单一的原住民村落,大致位置可能在新虎尾溪、旧虎尾溪之间的虎尾、土库、褒忠一带;也可以视为一个语区,指称今北港溪上游至大肚溪之间各村路使用的语言;而使用虎尾壠语者,称为虎尾壠人。

    藉由荷兰文献,不仅可以发现17世纪中叶曾有虎尾壠人的存在,相关地区亦留有可以对应衔接的史前文化;目前最能确认与虎尾壠相关的考古遗存为猫儿干遗址群,说明虎尾壠人是台湾早期历史中西部地区颇为重要的一支原住民族。中文典籍里可以视为虎尾壠人村落的,则有大武郡、猫儿干、西螺、东螺、他里雾、猴闷、斗六、二林、南社、阿束、大突、眉里、马芝遴等,多分布在今云林、彰化一带海滨、平原及浅山地区。

    荷兰人曾在1637年、1638年、1641年及1642年,对虎尾壠人发动4次征伐,烧毁多处房舍。1644年4月,虎尾壠社代表终於参加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Vereenigde Oost-Indische Compagnie,缩写VOC)在赤嵌(今台南市)举办的地方会议,象徵对荷兰人的臣服。此後,荷兰宣教师进驻虎尾壠地区,打击汉人在当地私营的贸易网络;向来与汉人交好、合作,以对抗荷兰的虎尾壠人,从此不再是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的敌对势力。

    虎尾壠人社会文化的相关记载不多,只知道他们喜欢将一种称做alladoch的有毒红豆串成项链戴在颈脖上,并以一种称做adam的小鸟叫声占卜运气,还在住屋外另建仓库(la-ob)存放米和鱼。1650年,一位到当地宣教的荷兰宣教师Gilbertus Happart,为虎尾壠语编辑了语典及祈祷集等宗教问答资料,并流传至今,成为解读虎尾壠语言文化的珍贵文献。

    在日治初期人类学者伊能嘉矩的族群分类中,虎尾壠及相关村落被归入洪雅族(Hoanya)项下;近来的研究则认为,Hoanya可能是福佬话Hoan-a(番仔)的误判。而荷兰时期以地理邻近、语言互通为考量的社群分类,已经由研究得到更多理解,使虎尾壠人作为中部地区独立人群的说法,日渐成为新的学术认知。

    中文关键字: 虎尾壠 , 猫儿干遗址 , 虎尾壠语典

    英文关键字Favorlang , Maoergan archeology sites , Dictionary in Favorlang

    参考资料

    1. 翁佳音。1995。〈虎尾人(Favorlangh)的土地与历史〉。「平埔工作会」讲稿,未出版。
    2. 刘益昌。2003。〈费罗朗人聚落的考古学初步研究〉。中研院民族所「族群意识与文化认同:平埔族群与台湾社会」研讨会。
    3. 锺幼兰。1997。〈平埔研究中的「族群分类」问题:再议Hoanya(洪雅族)之适宜性〉。收於《台湾开发史论文集》。淡江大学历史系主编。台北:国史馆。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苏力
下一篇:行为考古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