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益昌。1996。《台湾的史前文化与遗址》。南投:台湾省文献委员会。
- 刘益昌。2001。〈台湾北部新辨认的讯塘埔文化〉。台北: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东南亚考古研究室主办「珠江三角洲与台湾地区考古:近年来的新发现和新评估研讨会」论文。
- 刘益昌、颜廷伃、锺亦兴。2008。《东西向快速公路八里新店线八里五股段工程影响讯塘埔遗址紧急考古发掘与资料整理分析计画》。台北:交通部国道工程局。
本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区域为台北盆地、淡水河下游两岸、北海岸,分布最南侧到达桃园县杨梅镇伯公岗台地附近,向东则沿着东北角海岸南下到达宜兰平原北侧。遗址主要分布於海岸沙丘、平原、台地、丘陵边缘等近海低平的区域,台北盆地内的发现集中於盆地西北侧以及东侧的基隆河流域。目前尚未发现本文化的人群移居至河流中游以上,海拔较高的台地或丘陵区域,主要遗址有宜兰县礁溪乡大竹围遗址、台北县万里乡万里遗址、三芝乡老梅遗址、民主公庙Ⅲ遗址、老崩山遗址、淡水镇港子平遗址、演戏埔脚遗址,八里乡讯塘埔遗址,台北市圆山遗址、植物园遗址等。
本文化的陶器以褐色夹砂陶、橙色夹砂陶和橙色泥质陶为多,其余陶器数量较少,陶器质地中常带有辉石岩粒或其他沙粒,外表经常抹平涂红,在口缘以下常见拍印绳纹,器型以圜底鼓腹罐为多,部分有低矮带穿的圈足,口缘以外侈低矮的短口为多,和大坌坑文化类似。石器类型有石锛、石凿、打制石斧、磨制石斧、凹石、石槌,尤其以凹石最为常见,遗址亦出土少量玉质器物,宜兰大竹围遗址、台北讯塘埔遗址发掘中则出土玉质的石锛、石凿、石簇,以及装饰的管珠、坠饰,并有少量制造玉器残存的废料。
本文化是大坌坑文化晚期的演化,年代约距今4,500-3,500年,这是全台湾盛行「绳纹红陶」的时代,从地理位置、文化内涵而言,和盛清沂所称分布於新竹、苗栗境内「红毛港系统」最为接近。东侧南段间隔苏花海岸和花莲地区的绳纹红陶时期文化,亦即「大坑式粗绳纹陶」也相当接近,显示彼此之间的文化关连。
中文关键字: 讯塘埔遗址 , 绳纹红陶文化 , 大坌坑文化
英文关键字Suntangpu Site , Red Corded Ware Culture , Tapenkeng cultur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