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玉茹。2007。〈商业网络与委托贸易制度的形成:十九世纪末鹿港泉郊商人与中国内地的帆船贸易〉。《新史学》,18(2):61-103。
- 陈淑均。1957。《噶玛兰厅志》。「台湾文献丛刊」160。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唐赞衮。1958。《台阳见闻录》。「台湾文献丛刊」30。台北: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
- 林玉茹、刘序枫。2006。《鹿港郊商许志湖家与大陆的贸易文书(1895-1897)》。台北:中央研究院台湾史研究所。
- 王业键。1973。〈清代经济刍论〉。《食货月刊》复刊,2(11):1-10。
民间文书中经常使用「配」字来描述双边贸易活动,即官文书中的「配寄生理」或「配运生理」。配寄生理是指郊商收购米、糖、油、菁等土产,集中至港口市街,再依序配寄船只,运至台湾各大城市或大陆各地贩卖;同时用以物易物或现金交易方式,自大陆进口日常用品,在台湾批发贩售。
从台湾出口的米、糖、油、菁等农产品重量较重,通常称为重儎。由大陆输入的手工制品,以布匹、杂货、药材、菸、金纸等为大宗,相对於农产品轻,所以称为轻货或轻船货。民间贸易书信有时也简称「轻」。官方文书如陈淑均《噶玛兰厅志》记载:「其漳泉来货,饮食则乾果、麦、豆,杂具则瓷器、金楮,名轻船货」,或如唐赞衮《台阳见闻录》载:「轻货重儎,皆由鹿港配运」。民间文书如鹿港泉郊商人许志湖的许家文书,亦有「第以丰顺仍然可以之厦,鄙思欲为摘办轻货」之句。
中文关键字: 配 , 配寄生理 , 区域分工 , 农产品 , 手工制品
英文关键字Pei (dispense) , Peiji-Shengli , Regional Division of Labor , Farm Produce , Handwork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