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通志》
- 《重修台湾省通志》
- 刘良璧:《重修福建台湾府志》
- 范咸:《重修台湾府志》
- 余文仪:《续修台湾府志》
- 陈文达:《台湾县志》
- 谢金銮:《台湾县志》
- 廖琼林:〈新社采田公馆记〉
- http://hss.edu.tw/upload/user/file/hei/%E5%85%A8%E5%AD%B8%E5%B9%B4%E6%B4%BB%E5%8B%95/%E6%AD%B7%E5%8F%B210%E6%9E%97%E8%98%AD%E8%8A%B3.pdf
- http://210.240.41.130/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2510&keyword=%AA%C0%BE%C7
担任台厦道之前,担任过广西永安州、福建盐运分司。广西永安州任内,妥善处理各地少数民族的民政问题,若有冤案者,特准破例面诉。福建盐运分司任内,则关注鹾政施行,并且清丈所辖盐田面积。
1721年(康熙六十年),朱一贵以「反清复明」口号於台湾起事,因清朝驻台官署处理失当,朱军势力迅速攻下台南府城,并席卷台湾各地主要城镇。变乱肇生时,清廷临时命位於福建的陈大辇督造平底小船。完工後,福建水师提督施世骠并以这些小船作为交通工具,率领水路两军反攻朱一贵成功。翌年,陈大辇因此战功被拔擢为福建分巡台湾厦门道,成为台厦两地最高主政。
因为事变刚过,各地残破不堪,他以安辑抚绥为施政重点,但另一方面,则与施世骠合作,继续肃清朱一贵残留的势力。其中,因为身兼「台湾学政」官职,他亦戮力兴学。例如於竹堑社(今新竹市、新竹县)挑选「番生」(原住民学童),资质优秀者选为佾生(「番佾生」)。这些学童被训以官音,如果能能读四子书且习一经者,又荐为乐舞生。之後,并以这些学生为种子,再令其回社教习其余原住民学童。除此,陈大辇也重整海东书院,设立课士规程,加强培养人才。也因为他所建立的学院基础,让之後接任的吴昌祚、蓝鼎元得以广设义学,扩大学院数量与规模。
1724年,陈大辇公繁积劳,因病去世於台厦道任内。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