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tw.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1005012800143
- http://163.23.85.4/~contest1/right407.htm
建醮即俗称「做醮」,是自古流传习俗。每当庙宇新建或重建,竣工或落成时总要做醮。做醮目的有二:一是酬谢天神、地只、三界诸神平时庇佑百姓、造福乡邻;二是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国运昌隆。是一种社会繁荣、太平盛世的表徵,也是一种知福惜福、知恩感恩的表现。
建醮的由来:
「醮」-本是古代祭名,为祭神之意,汉末道教盛行之後逐渐演变成「僧道设坛祭神」的专有名词,其原始意义,主要在於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道教通俗信仰随着汉人移垦台湾被导入与生根後,由於受到闽俗传统信鬼尚巫之风与开拓之际所遭遇「毒雾瘴气」的影响,建醮目的遂巧妙的结合祈神酬恩和施鬼祭魂,而成为规模盛大的祭典。
台湾道教祭典中,科仪最隆重、规模最盛大的祭典为醮典, 谓『醮』就是祭神的意思,其原始目的在於地方人民对天上神佛的庇佑表示感谢,或祈求平安而举行的隆重祭典。《昭明文选》谓:「醮诸神,礼太乙」。《隋书》谓:「夜中於星辰之下,陈放酒脯、饼饵、币物,历祀天皇、太乙,祀五星列宿,为书如上章之仪以奏之,名之为醮」,此後道士为人设坛念经祈祷叫『打醮』。
做醮是台湾民间信仰十分重要且规模最大的一种宗教活动,尤其是每年入冬後,四处都可以见各种规模不一的醮典活动,因此流传「立冬之後打大醮」的一句俗谚。
所谓「醮」原始意义是祭神意思,後来把僧人、道士搭坛献祭都统称为醮。简单的说,做醮乃是民间信仰里头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主要的目的是在祈求国泰民安、风调雨顺、民生乐利与人丁兴旺等。做醮最重要的起头戏是竖灯篙,民间信仰中,把灯篙看做是请神招鬼最重要的器物,入醮前数日甚至十天前就得竖灯篙,灯篙的主要目的是邀请天上诸神前来监醮及共享功果,并且招引阴间的孤魂野鬼前来共享孤食,所谓孤食就是普度祭拜鬼。灯篙的数量有的仅有一根,有的竖三根,另有七根,十根,据说最多多达三十六根,它采用高、直、硬而去技留尾的青竹,竖在庙前空地及普度场上,篙上要挂醮旗、天旗、天灯、天布、天钱、天金、以及孤魂旗、七星灯、地布、地钱等等,天旗、天灯、天布,天钱挂在阳篙上,做为召请天神之用。竖灯篙的主要目的是在告诉天地众神及阴间孤魂,此地做醮欢迎参加,灯篙就像是请柬,同时还具有路标功能。
做醮时机相当多,可概分为固定及不固定二种。固定者指一定的时间会进行一次,例如十二年一次;不固定者指因特殊原因举行,例如新庙落成。
做醮的种类有许多,例如祈求平安的平安醮、新庙落成的庆成醮等。
依醮期的长短则有一朝醮、二朝醮、三朝醮、五朝醮等,「朝」意指天数,例:三朝醮即三天。因做醮是以庙宇为中心,涵盖范围可能有一村(庄)、数村,甚至乡镇等,端看做醮的庙所「管辖」的范围而定。
数字是指天数,而朝是指一朝宿((即一日一夜整整24小时计算),三朝醮由起鼓至请神、庆成、进表、正醮、回谢三界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