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拳
2011-12-03 09:13:21   来源:   点击:

    中国着名武术拳种之一。起源有多种说法,如托称明代武当山道士张三丰、明朝末年陈王庭、清朝杨露禅等。清代以来流传较广的陈氏、杨氏、武氏、吴氏、孙氏等五大派,除陈氏为祖传之外,其他四派开创者的师承,皆直接或间接与陈氏有关,因此,太极拳「源自陈家的祖传拳术、後以太极拳扬名於世」之说较符合实情。

    民初时期,太极拳名家辈出,如郝维真、孙禄堂、吴监泉、杨澄甫、陈发科等,以精湛的拳艺培养许多传人并多有着作问世。

    太极拳的拳理蕴含丰富的道家哲理,特别是阴阳、五行与易学。太极拳强调「一动则分阴阳,一静则神气相合」。在行拳中,动作衔接紧密,阴阳、虚实、刚柔、动静、快慢、开合、屈伸不断转换,促进气血循环,使身体强健并具防身能力。太极拳流派众多,新编的套路也层出不穷,但拳势必须符合太极拳的要领。

    太极的要领,诸派的着作中各有不同的诠释而反映出各派的特色。如陈氏的要领有:以心行气,以气运身;身肢放长;顺逆缠丝的螺旋;立身中正,上下相随;腰脊带头,内外相合,节节贯串;相连不断,一气呵成;刚柔相济;快慢相间。杨式的要领有:沉肩坠肘、含胸拔背、气沉丹田、虚灵顶劲、松腰坐胯、分清虚实、上下相随、用意不用力、内外相合、意气相连、动中求静、动静相合、式式均匀等。孙式则融合八卦掌与形意拳,注重进步、退步的开合。

    各式太极拳理离不开太极圆弧的运动方式,阴阳两仪消长,身体运动源自一点(太极眼)及呈双向发展的太极曲线的太极图象。

    1949年後,太极名家如郑曼青、王晋让、王子和、熊养和、杨玉振、王延年、潘咏周纷纷来台传授拳艺。全国性的太极拳协会除中华民国太极拳总会外,各式太极拳皆有其发展协会,并定期举办比赛活动,为台湾运动人口较多的武术。

    中文关键字: 陈王庭 , 杨露禅 , 太极

    英文关键字Chen Wangting , Yang Louchan , Taiji

    参考资料

    1. 陈鑫。1986。《陈氏太极拳图说》。上海:上海书店。
    2. 沈家桢、顾留馨。1963。《陈式太极拳》。北京:人民体育。
    3. 杨澄甫。2001。《太极拳体用全书》。「经典武学系列」B102。台北:逸文。
    4. 王海洲、严翰秀。1999。《杜元化「太极拳正宗」考析》。北京:人民体育。
    5. 郭福厚。1993。《太极拳秘诀评解:太极经典拳诀的解读》。天津:天津科学技术
    6. 孟乃昌。1994。《太极拳谱与秘谱校注》。台北:台湾珠海。
    7. 黄淑英。〈杨家秘传太极拳的分枝扩叶〉。延年道馆总馆,「杨家秘传太极拳历史」。2009年2月20日读取。http://www.ymti.org/tw/int/history4.php。
    8. 〈太极拳重要拳经拳论〉。明德国小,「武术天地」。2009年2月20日读取。http://web.mdes.tp.edu.tw/~t046/goodarticle/theory_taichi.htm。
    9. 杨澄甫口授,陈微明笔录。〈太极拳术十要〉。彰化县太极拳协会,「名家风采」。2009年2月20日读取。http://chh.or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甲草帽
下一篇:三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