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 C. Birch, W. Brueggemann, T. E. Fretheim, D. L. Petersen. 1999. A Theological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ment. Nashville: Abingdon.W. Brueggemann. 2003. An Introduction to the Old Testment: The Canon and Christian Imagination. Louisville: Westminster John Knox.John J. Collins. 2004. Introduction to the Hebrew Bible. Minneapolis: Fortress.R. B. Dillard, T. Longman III。《21世纪旧约导论》。刘良淑译。台北:校园。1999。丘恩处。1990。《旧约概论》中文圣经注释。香港:基文。房志荣。1995。《旧约导读》上下册。「辅大神学丛书39」。台北:光启。罗庆才、黄锡木编。2005。《圣经通识手册》。香港:基道。
- 维基百科。2009年4月30日读取。http://en.wikipedia.org/wiki/Old_Testament。
- 维基百科。2009年4月30日读取。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7%A7%E7%BA%A6%E5%9C%A3%E7%BB%8F。
《希伯来圣经》的内容共24卷,分为三部分:(一)妥拉(Torah),包括〈创世记〉、〈出埃及记〉、〈利未记〉、〈民数记〉、〈申命记〉,内容有叙述故事、宗教献祭规定与法律条文。(二)先知书(Nevi’im),包含〈前先知书〉和〈後先知书〉。〈前先知书〉叙述古代以色列重要人物与君王的事蹟、王国兴亡的历史;计有〈约书亚记〉、〈士师记〉、〈撒母耳记〉、〈列王记〉。〈後先知书〉记载先知呼吁以色列人归向上帝的信息,计有〈以赛亚书〉、〈耶利米书〉、〈以西结书〉、〈十二小先知书〉。(三)圣卷(Ketuvim),包括诗歌、格言、人物故事、智慧着作、启示文学,分别为〈诗篇〉、〈箴言〉、〈约伯记〉、〈雅歌〉、〈路得记〉、〈哀歌〉、〈传道书〉、〈以斯帖记〉、〈但以理书〉、〈以斯拉-尼希米记〉、〈历代志〉。
西元前2世纪,《希伯来圣经》被译为希腊文,称为「七十士译本」(Septuagint,又译《七十子希腊文本圣经》),除《希伯来圣经》各卷外,又增添〈多俾亚传〉、〈友弟德传〉、〈玛加伯上〉、〈玛加伯下〉、〈智慧篇〉、〈德训篇〉、〈巴路克书〉等希腊文着作;内容架构则分为摩西五经、历史书、先知书、及智慧文学四部分。西元1世纪基督教成立後,将「七十士译本」称为《旧约》,和《新约》合称为《圣经》,成为基督教的正典经书。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的《旧约》也有些微不同。西元4世纪时,拉丁文译本出现,称为《武加大圣经》(Vulgate),逐渐成为天主教的正典经书,共计46卷。东正教的正典经书比天主教多了〈以斯拉记一〉、〈以斯拉记二〉、〈玛加伯三〉,共计49卷。
16世纪宗教改革之後,基督新教将天主教《旧约》中,原为希腊文的着作排除在正典之外,并称其为「次经」(Apocrypha),所接纳的《旧约》正典经书内容与《希伯来圣经》相同,但编排次序有些差异,分为39卷。此後《旧约》便以不同的面貌在基督教的天主教、东正教、新教等三大教派里流传。
现今台湾基督宗教里,天主教会的《旧约圣经》有46卷,基督教会的《旧约圣经》有39卷,两者的书卷中文译名不同,共同书卷的内容一致。台湾天主教会中通行的《圣经》版本为思高译本(1968年初版)。基督新教里较常使用则有和合本(1919年)、新标点和合本(1988年)、现代中文译本(1979年,修订版1995年)。福佬话《圣经》有台语罗马字圣经(1933)、台语汉字本(1996)。客语旧约圣经已在2008年完成翻译初稿。原住民语圣经已有阿美语、布农语、排湾语、泰雅尔语等完成新约全书与部分旧约的出版,完成新旧约全书翻译出版的版本有阿美语圣经(1997年)和太鲁阁语圣经(2005年)。
参见「《新约》」、「次经」
中文关键字: 妥拉 , 《希伯来圣经》 , 《他那贺》 , 《圣经》
英文关键字Torah , Hebrew Bible , Tanakh , Bible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