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金刚经》

《金刚经》
2011-12-03 09:15:58   来源:   点击:

    以坚固「金刚」为譬喻,宣说应无所住而发菩提心的「般若」(智慧)经典。全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共有6种汉译本,其中後秦鸠摩罗什的译本流传最广。般若(智慧)波罗蜜是大乘佛教所提倡6种波罗蜜(六度)之一,在大乘经典中,以般若波罗蜜为主题而集成佛典,便归类为「般若部」。

    经文内容阐述「若菩萨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即非菩萨」之「无我」的智慧(般若),犹如金刚,能断除菩萨对发菩提心与实践六度万行的疑惑;着重对佛的正确体认,如「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离一切诸相,则名诸佛」;「不可以身相见如来」等;也说「无法相,亦无非法相」等教义。

    经文多以三句的形式来辩证胜义谛(最高真理)、世俗谛(世间真理)两种真理,例如「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第一句提出主题(所言说、所听闻、所见到、所修学、所成就),第二句以「即非」说明胜义谛,第三句是世俗谛的「假名」。

    根据《六祖大师法宝坛经》提到:五祖为慧能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五祖)便传顿教及衣鉢,云:「汝为第六代祖」。六祖慧能将般若思想开展成︰无相为体、无住为本、无念为宗之修行方法,影响禅宗的「顿悟」与「见性成佛」之说。此後,《金刚经》流传与禅宗发展的关系更加密切,现代台湾佛教中,可能是最广为人知与众多信徒持诵的佛教经典。

    中文关键字: 般若经 , 无相 , 无我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 , 慧能

    英文关键字Praj?āpāramitā-sūtra , devoid of marks , anātman , Platform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 Huineng

    参考资料

    1. *印顺。1971。《般若经讲记》。台北:正闻出版社。
    2. *印顺。1981。〈第十章 般若波罗蜜法门〉。《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与开展》。台北:正闻出版社。
    3. *印顺。1971。〈第六章 坛经之成立及其演变〉。《中国禅宗史》。台北:正闻出版社。
    4. *梶芳光运,如实佛学研究室译。1996。〈《金刚般若经》解题〉。《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台北:如实出版社。

    延伸阅读

    1. *杨惠南。2001。《金刚经》的诠释与流传。《中华佛学学报》,14。
    2. *吴汝钧。1993。《金刚经》研究。《圆光佛学学报》,创刊号。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玉枢宝经》
下一篇:《台湾一贯道的思想和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