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铃
2011-12-03 09:27:18   来源:   点击:

    一、由来:

    扯铃是我国传统的民俗技艺之一,不需花费太大力量,是一种适合男女老少的运动。据说最早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在全国各地流行了,但是一直到明朝的时候,才有描述扯铃的文献出现。古时候又叫扯铃为「空钟」、「天龙」、「抖牛」、「地铃」、「空竹」、「响铃」等等的名称,但现在一概统称为「扯铃」。在明朝万历年间,刘侗和于奕正同撰的【帝京景物略】中,就有提到扯铃的一篇文章:「杨柳儿枯,抽陀螺;杨柳儿青,放空钟;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儿,打钹儿。」里面所说的「空钟」,指的就是现在的扯铃。

    在以往我国杂耍表演中,有耍、变、练三大技艺;耍是耍坛子,变是变戏法,练是练扯铃。可见扯铃在我国的民俗技艺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扯铃也变成了一种风行的运动,特别是在农历年後,大街小巷充满了玩扯铃发出的嗡嗡声。

    不仅是在我国,连在国外,也都有扯铃的踪迹。日本小说「宫本武藏」中,就有一段这样写着:「一个陀螺,发出嗡声,飞上五月的晴空。飞上天後,消失於情朗的天空,看不见了,只剩嗡声,不久又落下,陀螺一如活动,停在大步走在沿鸭江街道上的主人肩上,仍旋转着。停止旋转後,倾斜於肩,并不落......」这个会飞上天空,会发出声音的陀螺,就是传入日本的扯铃了。

    在十八世纪的时候,扯铃传入了英国,顿时,全英国的人民都迷上了这个神奇的玩意,就把扯铃称之为「两根棍子上的精灵」。後来传到法国时,法国人就把扯铃改用璃瓷土制成,公开表演。前些年前,台湾有一位陈金铭老先生就以一手「巧抖空竹」随着李棠华特技团到国外表演,享誉国际。

    民国六十五年,台湾省教育厅为落实贯彻推展民俗体育活动,函请各县市政府举办民俗体育运动比赛,民俗体育运动逐渐在台湾各地蓬勃的展开,成果显着。又民国七十年组成「中华民国青少年民俗运动出国访问团」应邀参加菲律宾马尼拉市举行的第二十四届国际体育健康、休闲年会中表演,之後又陆续的出国多次演出。获得各国人士的一致好评。

    这二十年来也渐渐有不少民俗表演团体出国表演,让扯铃扬名国际。至於国内,近年来由於民俗体育的推广,扯铃已比过去普遍许多,只不过扯铃的制作渐渐的被机器取代。但是,却也不减低扯铃在民俗技艺中的重要性。

    二、玩法:

    ■基础运铃■调铃■

    扯铃事实上是有两个空心圆轮,轮边上开了几个孔,圆轮中间有一根轴,在腰部很细,玩得时候用系有一根绳子(绵线)的两根竹棍,将绵线兜住扯铃,一高一低的拉扯着绳子,绳子就拖着铃飞转起来。使扯铃由慢而快旋转,就称为运铃。基本的运铃有三种:交叉线运铃、开线运铃、绕线运铃。

    ■交叉线运铃■

    这种运铃是最基本的运铃方法,因铃绳已将扯铃兜紧一圈,所以不容易掉铃,适合初学者,也比较容易有成就感。

    (1)准备姿势:立姿丁字步,双脚分开约10公分,将铃放在两脚前面地上,两手握着铃棍,将铃轴放在铃绳上方,使铃绳成为V字型,左右手铃棍交换使绳成为交叉状,左手的绳子在外侧,较长,右手的绳子在内侧,较短。惯用右手的人,右棍绳交叉在里边。

    (2)分解动作:将右手棍拉高,要拉紧并紧密靠着铃轴移动铃绳,使铃转向左手棍,并顺着铃转动之势将铃提起悬於身前,右手拉高到最後,手腕必需再摆动(闪腕),以增加扯铃旋转的速度。然後左右手上下扯动铃绳,使铃在绳上平衡转动,右手棍拉高时必须用力,右手棍放低时,左手应顺着右手力量之势将铃棍提高,但左手提高时铃绳不必紧密贴着铃轴移动,只需轻、缓拉起即可。

    ■开线运铃■

    初学者在学会交叉线运铃後,已能体会运铃的初步技巧,可再学习开线运铃,以奠定基础。开线运铃的动作步骤要领和交叉运铃一样。但需注意初学者在运铃时,左右两绳要靠近些,不可太开,才比较不易掉铃。

    (1)准备姿势:立姿丁字步,双脚分开约10公分,将铃放在两脚中央前面地上,两手握着铃棍,将铃轴放在铃绳上方,使铃绳成为V字型,绳拉开不交叉,左手的绳子在外侧,较长,右手的绳子在内侧,较短。

    (2)分解动作:将右手棍拉高,要拉紧并紧密靠着铃轴移动铃绳,使铃转向左手棍,并顺着铃转动之势将铃提起悬於身前,右手拉高到最後,手腕必需再摆动(闪腕),以增加扯铃旋转的速度。然後左右手上下扯动铃绳,使铃在绳上平衡转动,右手棍拉高时必须用力,右手棍放低时,左手应顺着右手力量之势将铃棍提高,但左手提高时铃绳不必紧密贴着铃轴移动,只需轻、缓拉起即可。

    ■绕线运铃■

    这种运铃方式,会使铃在短时间内速度加快,声响加大。由於初学者做这个动作容易绞绳,必须先熟悉基本运铃方法後,再学习这种运铃方法,才不会产生挫折感,而影响学习的兴趣。

    这种运铃方法,可以让人享受扯铃快速运转的成就感。绕线运铃容易绞绳的原因,在於左右二绳在铃轴上有重叠的部分,这个部份若碰在一起就容易绞绳。若是将重叠的部份错开,就不容易绞绳了。

    绕线运铃的步骤如下:

    先用开线运铃,再将右手线以逆时针方向往内绕铃轴一圈,其他要领和交叉线运铃一样。

    ■注意事项■

    1、初学者,常无法使铃头平衡,因为铃头随时都会转移方向,练习者的身体要随时保持正面对准铃头,如果铃头转动方向,人的身体也要随着铃头转动。

    2、右手轻轻的拉,使铃头单方向转动,左手不要用力,只须顺着右手送就好了。

    3、铃不平衡时(抖动或铃头一边翘起来时),必须调铃。

    4、绕线运铃的动作较容易绞绳,所以要很小心,因此初学者用交叉运铃会比较有成就感。

    5、运铃的目的是使铃转动的力量加大,当运铃达到既快又响时,才可以练习初级技巧。

    6、最好在草地上或松软沙土的地面玩,以免摔坏了铃筒。

    玩扯铃,所有的动作,如果不是两铃头在同一水平上,就无法施展任何技术,所以初学运铃时,首先碰到的困难就是运铃时因铃绳拉扯的方向不正确,造成扯铃倾斜(铃头一边翘起来),为使扯铃在同一水平上称为调铃。

    ■交叉线运铃调整法■

    1、左手棍稍为提高,再将右手棍从左手棍下方移动到左手铃绳的左边,使铃绳成「V」字型。

    2、右手棍向外推,使铃绳与外侧铃头边缘,产生摩擦,外边翘起的铃头就会慢慢降低(若内边铃头跷起来时,右手棍就必须往内下推,内边铃头就会慢慢降低)。

    3、右手铃绳做完调铃动作後,就立即回复至运铃的位置,继续做运铃的动作

    ■绕线运铃调整法■

    1、右手棍由右下方向左绕一圈,使两手铃线成「V」字型。

    2、左手棍向外推,使铃绳与外侧铃头边缘摩擦,外边翘起的铃头就会慢慢降低(若内边铃头跷起来,左手棍就必须往内下推,内边铃头就会慢慢降低)。

    3、做完调铃动作,右手棍回复至绕线运铃位置继续运铃。

    ■铃棍调整法■

    无论是交叉线或绕线运铃,大部分会产生外侧铃头翘高,如果外侧铃头较高时,压低方法的顺序是:

    1、维持原运铃手的部份和姿势。

    2、逆时针转,将左手棍拉高,右手棍下降到扯铃铃头的位置。

    3、使右手棍能轻碰到内边铃头,身体跟着移动。内侧铃头就会逐渐升高至水平位置。(若是顺时针转,则左手棍拉高,反拿右手棍,使右手棍能轻碰到外边铃头,身体亦要跟着移动)。

    ■调铃时须注意的事项■

    1、摩擦时间不能太长,否则会因铃的转速变得太慢,而使铃掉到地上。

    2、只要是使用交叉线运铃,且右手铃绳在内侧,就不会有内侧铃头比外侧铃头还高的现象。

    参考资料

    1. http://library.taiwanschoolnet.org/cyberfair2002/C0228100235/home.htm
    2. 台湾传统艺术童玩网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拜堂
下一篇:拔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