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的兴建,可追溯到西元239年(三国吴赤乌2年),中国安徽芜湖已有城隍庙;城隍信仰的普及是在唐、宋两代,职掌不仅包括守御城池、保障治安,更扩及水旱吉凶、冥间事物,并逐渐形成正人、直臣死後成为城隍爷的观念,这观念一直影响到明、清时代。
唐代开始有封爵、封王之举,宋代或赐庙额,或颁封爵,列入国家祀典。明太祖即位之初,依行政地位封各地城隍为帝、为王,其中府城隍为威灵公、州城隍为绥靖侯、县城隍为显佑伯,西元1370年(洪武3年)整顿祀典,撤去封号,只称都城隍、府城隍、县城隍,在各府县治所兴建城隍庙。清代对城隍的祭祀更加尊崇,凡府、州、县官新到任必先谒城隍,每逢朔(初一)、望(十五)行香,春秋例祭,凡是水旱必牒,厉祭必迎。官方的城隍信仰也影响民间,民间将城隍爷视为阴间的地方官,台湾民间更有到城隍庙斩鸡头诅咒,祈求冥判的举动。
台湾主祀城隍爷的庙宇具代表性者有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新竹都城隍庙、嘉义市城隍庙、宜兰县城隍庙、台南市城隍庙、台北府城隍庙(昭明庙)等。
中文关键字: 城隍庙 , 新竹城隍庙 , 祀典宫庙
英文关键字Guo Fu , Fengshan Monastery , Miaoying xianfei , Poem Mountain , Palace of Eternal Flowering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