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爷
2011-12-03 09:30:25   来源:   点击:

    守护城池的神明。上古时代认为万物有灵,山川坊庸皆有崇祀,属於自然崇拜。在中国春秋时期的《周礼?蜡祭》中记载,天子祭祀八种神明,其中「水庸」是第七种,「水」是隍,「庸」是城,指天子有感於城池的坚固,能阻敌护民而祭拜,是城隍祭祀的开始,城隍成为城池的守护神,在兵戈不断、战事屡起时,城池的坚固守护更为重要。平时祈祷禳除水旱疾疫,战时祈祷御敌卫民,遂有城隍神之出现。

    城隍庙的兴建,可追溯到西元239年(三国吴赤乌2年),中国安徽芜湖已有城隍庙;城隍信仰的普及是在唐、宋两代,职掌不仅包括守御城池、保障治安,更扩及水旱吉凶、冥间事物,并逐渐形成正人、直臣死後成为城隍爷的观念,这观念一直影响到明、清时代。

    唐代开始有封爵、封王之举,宋代或赐庙额,或颁封爵,列入国家祀典。明太祖即位之初,依行政地位封各地城隍为帝、为王,其中府城隍为威灵公、州城隍为绥靖侯、县城隍为显佑伯,西元1370年(洪武3年)整顿祀典,撤去封号,只称都城隍、府城隍、县城隍,在各府县治所兴建城隍庙。清代对城隍的祭祀更加尊崇,凡府、州、县官新到任必先谒城隍,每逢朔(初一)、望(十五)行香,春秋例祭,凡是水旱必牒,厉祭必迎。官方的城隍信仰也影响民间,民间将城隍爷视为阴间的地方官,台湾民间更有到城隍庙斩鸡头诅咒,祈求冥判的举动。

    台湾主祀城隍爷的庙宇具代表性者有台北大稻埕霞海城隍庙、新竹都城隍庙、嘉义市城隍庙、宜兰县城隍庙、台南市城隍庙、台北府城隍庙(昭明庙)等。

    中文关键字: 城隍庙 , 新竹城隍庙 , 祀典宫庙

    英文关键字Guo Fu , Fengshan Monastery , Miaoying xianfei , Poem Mountain , Palace of Eternal Flowering

    参考资料

    1. 吕宗力、栾保群编。1991。《中国民间诸神》。「宗教丛书」。台北:台湾学生。
    2. 郑土有、王贤淼。1994。《中国城隍信仰》。「中国本土文化丛书」。上海:三联。
    3. 郝铁川。2003。《灶王爷、土地爷、城隍爷:中国民间神研究》。上海:上海古籍。
    4. 卓克华。2006。〈城隍信仰历史演变之考察〉。收於《找寻台北城的故事》。高贤治主编。台北:台北市政府文化局。
    5. 卓克华。2006。〈澎湖妈宫城隍庙〉。《寺庙与台湾开发史》。台北:扬智。
    6. 宋光宇。2006。《宋光宇宗教文化论文集》。宜兰:佛光人文社会学院。
    7. 李乾朗。1983。《庙宇建筑》。台北:北屋出版社。
    8. 卓克华。2003。〈嘉义市城隍庙〉。《从寺庙发现历史》。台北:扬智。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基督教中国布道会
下一篇:地藏王菩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