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大乘三系

大乘三系
2011-12-03 09:34:36   来源:   点击:

    大乘佛法演变之三个分期或系统。1923年(民国12年),太虚大师提出「空慧宗(法性空慧宗)」、「唯识宗(法相唯识宗)」、「真如宗(法界圆觉宗)」等大乘三宗来归纳中国佛教宗派。印顺法师於1941年,从「为何有生死流转於涅盘还灭」的核心问题,分判印度大乘经论特色与发展,提出「性空唯名论」、「虚妄唯识论」、「真常唯心论」等大乘三系的说法。

    根据主张「一切法无自性、空」的《般若》等经典与龙树、提婆等论,而建立「性空唯名论」。因缘所生的一切法是约定俗成(世俗假施设;假名有)故,从胜义的观察则是没有独自存在性「无自性(空)」。但是众生无知,执着可以独自常存,便是生死烦恼的根源。

    根据《解深密经》与弥勒、无着、世亲的论典,「虚妄唯识论」主张从「虚妄分别的心心所法」,说明众生之「唯识所现」的世界。并且将「自性」分为世俗「假说自性」与胜义「离言自性」二类,避免有些人误解「一切法无自性、空」为虚无断灭。

    根据《胜鬘经》、《楞伽经》等经典与《宝性论》、《起信论》等论,「真常唯心论」主张应以「真常心」或「大我」的如来藏、佛性,作为生死与涅盘的所依。将「性空」发挥为「心性本净,客尘所染」。烦恼是客(外铄)而非心自性,众生的如来藏出缠,无漏净能的圆满显发,则能成佛。

    「性空唯名论」可说是直接显示佛教「诸法无我」的特色,「虚妄唯识论」则是发挥「诸行无常」的教义,「真常唯心论」则强调「涅盘常住」。此三系的建立的适当性以及印顺法师比较同情「性空唯名论」观点的倾向,引发佛教界与学术界诸多讨论。

    中文关键字: 太虚法师 , 印顺法师 , 「性空唯名论」 , 「虚妄唯识论」 , 「真常唯心论」

    英文关键字Venerable Taixu , Venerable Yinshun , svabhāva-?ūnyatā (emptiness of its own entity) , vij?apti-mātratā (cognition-only) , tathāgata-garbha (embryo of the tathāgata)

    参考资料

    1. *太虚。〈佛法总学〉。《太虚大师全书》第一篇。
    2. *印顺。1972。〈大乘三系的商榷〉。《无诤之辩》。台北:正闻出版社。
    3. *印顺。1994。《成佛之道˙增注本》。新竹:正闻出版社。
    4. *印顺。1993。〈游心法海六十年〉。《华雨集˙五》。台北:正闻出版社。
    5. *郭朋。1992。《印顺佛学思想研究》台北:正闻出版社。
    6. *印顺文教基金会〈大乘三系的商榷〉 http://www.yinshun.org/Enlightenment/1997/1997oct/1999oct4.htm
    7. *印顺文教基金会推广教育中心http://www.yinshun-edu.org/
    8. *印顺导师对大乘三系的辨异与融贯www.yinshun.org/Retreat/LectureNotes2007/LSQ-2.pdf
    9. *太虚大师全书总目录http://www.buddhaway.org/T00-taixu.htm
    10. *蓝吉富。〈台湾佛教思想史上的後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境主公
下一篇:大寮包公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