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资料来源为前魔奇剧团团员口述与文字提供
- *www.greatchinese.com/gods/nazha.htm
哪吒,源於元代《三教搜神大全》。明代古典小说《西游记》,《封神演义》中人物。《西游记》讲的是扥塔天王李靖的第三子,形似少年,但神通广大。曾参与讨伐孙悟空,大败而归。《封神演义》说:一日哪吒去东海九湾河沐浴,因将太乙真人所赐宝物「乾坤圈」置水中玩耍,东海龙宫动摇不已。龙王差巡海夜叉察看,惹恼哪吒被打死。後龙王三太子敖丙调集龙兵与之大战,被哪吒打死。龙王准奏玉帝,捉拿其父母。哪吒又在天宫门前痛殴之。後为表示自己的作为与父母无关,便拆肉还母,拆骨还父。死後,其师太乙真人把哪吒的魂魄借莲花为之而复活。又赐火尖枪,脚踏风火轮。後助姜子牙兴周灭纣,战功显赫。
魔奇儿童剧团之《哪吒闹海》故事内容即改编自《封神演义》,约略如我们所熟知的中国童话,但从李靖之妻怀胎三年生下内藏哪吒的肉桃开始,後哪吒与友人小芬至东海沐浴,小芬被擒於龙宫,哪吒前去营救,不慎将龙王三太子敖丙打死,东海龙王邀集南海、西海、北海龙王赴钱塘向哪吒声讨不力,最後哪吒为救被四海龙王擒获之父母及村民而被逼自尽,最後升天为神止。
《哪吒闹海》首创真人与布袋戏偶共同演出先例,由李永丰编导,为《哪》剧特别聘请南部刻偶师傅雕刻偶头、手脚外,并请蔡毓芬为数十尊偶及十二位演员设计服装。由於布袋戏为较近距离的观赏,为了适应一般中型剧场,让较远的观众亦能看的清楚,《哪》剧戏偶将传统戏偶放大约5至15公分不等,增加操偶的困难度,而魔奇的演员未有传统布袋戏偶的操偶经验,也为了呈现具专业水准的精采偶戏演出,魔奇的演员在排练前安排至新兴阁布袋戏团与锺任壁老师学习操偶的动作与武打近三个月。演出时,舞台中央置以三层约6、7公尺宽之布景台为布袋偶主要戏台(第一层约1.3至1.5公尺高,第二、三层则约以50公分渐高),真人演员则以戏台前至舞台前缘及舞台两侧为其主要表演区。每层布景台间隔约1公尺以便真人演员进出,真人饰演之角色在台前演出後,一旦进入布景台内继续配合对白发声,而该角色之戏偶则交由别人操演,以便连贯角色之时间与速度感。由於需减少戏偶与真人演员之间的时间误差及避免布景台内因演员太多过於拥挤,每位演员皆须负责3至5个与本身饰演角色不同之布袋戏偶或其他道具。戏偶与真人共同演出类似双簧的配合,默契显然是更重要的表演元素,因此默契训练即是该演出的重要训练之一。
《哪吒闹海》儿童舞台剧於国内外的演出经验所见,各地小孩对戏剧的反应皆相当热烈与融入,惟剧场礼仪与表达较有差别,显然欧洲国家对儿童的戏剧教育及剧场礼仪有较多的努力与累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