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社会人文 > 宗教知识 > 大龙峒孔庙

大龙峒孔庙
2011-12-03 09:36:01   来源:   点击:

    台北市的孔庙,因位於大同区大龙峒而得名。三殿落成、神位陞座於1931年,1992年经内政部指定为台闽地区三级古蹟。每年孔子诞辰恭行释奠礼,由台北市长担任正献官,总统并特派掌管国家礼仪的内政部长代表总统上香,为国家重要的祭礼。

    台北第一座孔庙原建成於1881年,为「台北府儒学」学宫建筑的一部分,称为城内文庙,日治後於1907年被日人拆除。台北士绅为延续儒学传统,捐钱捐地重建於今址,并组织崇圣会以宏扬圣道。1970年这座民间所捐建的孔庙,由初建者後裔辜振甫与陈锡庆代表全体捐献者呈献给国家,经行政院核交台北市政府,由民政局於1972年7月成立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接管。2006年於仪门东侧增设弘道祠,增祀首位本地乡贤陈维英。

    大龙峒孔庙整体建筑分三期兴建:第一期(1925-1931年)完成大成殿、东西两庑、仪门及崇圣祠,由泉州名匠王益顺设计建造,大成殿内构造奇巧的八角藻井展现独特匠艺;殿外水车堵生动的「四聘」交趾陶作品,出自厦门名师洪坤福门系;精巧的立体九龙透雕孔子神主,则为鹿港名雕刻师李松林等人作品。第二期(1935-1939年)棂星门、礼门、义路、黉门、泮宫、泮池及万仞宫墙,改聘王树发(王益顺的侄子)续建。此起彼落的燕尾脊屋顶,让孔庙充满闽南建筑风情。第三期(1955-1956年)明伦堂建於台湾光复後,由前考试院院长贾景德发起,聘请第二次世界大战後随国民政府播迁来台的福州建筑师卢毓骏设计,建筑样式以中国古典样式的屋顶,配以西洋水泥仿汉白玉立面二楼栏杆、绿色棂窗及梅花图腾的檐下装饰。

    台湾各地孔庙释奠礼乐佾原承清制,1968年台北孔庙在中华文化复兴运动的背景下,由中央政府主导「祭孔礼乐改进」,以明制为基准改进释奠礼的音乐、舞蹈、服饰,经3年试办後推展至全台各地孔庙,形成特有的释奠文化圈; 1982年8月28日在美国旧金山金门公园(Golden Gate Park)首届举办海外祭孔大典,即是以台北祭孔礼乐为蓝本。

    中文关键字: 孔庙 , 释奠 , 祭孔 , 大龙峒 , 王益顺

    英文关键字Confucius Temple , shidian , Confucius ceremony (Sacrifices to Confucius) , Dalongdong , Wang Yishun

    参考资料

    1. 着者。1907。〈台北府儒学沿革〉。《台湾总督府国语学校校友会杂志》,22:页数。
    2. 台湾日日新报社编。1925。〈圣庙卜期定础:日期十月八日〉。《台湾日日新报》,4版,10月1日。
    3. 台湾日日新报社编。1931。〈台北圣庙奉安式:五日午前零时举行〉。《汉文台湾日日新报》,8版,10月6日。
    4. *黄赞钧。1933。〈台北圣庙沿革〉。收於《瀛洲诗集》。林钦赐编。台北:林钦赐。
    5. 贾景德。1956。〈创建台北市孔子庙明伦堂纪念碑文〉。
    6. *李乾朗、閰亚宁、徐裕健。1996。《清未民初福建大木匠师王益顺所持营造资料重刊及研究》。台北:内政部。
    7. 李乾朗研究主持。1988。《传统营造匠师派别之调查研究》。台北:李乾朗古建筑究室。
    8. *董金裕。1993。《至圣先师孔子释奠解说》。台北:台北市孔庙管理委员会。
    9. *着者。1970。《祭孔礼乐之改进》。台北:祭孔礼乐工作委员会。
    10. *杜美芬。2003。〈祀孔人文暨礼仪空间之研究:以台北孔庙为例〉。硕士论文,中原大学建筑研究所。

相关热词搜索:[标签:关键词]

上一篇:大甲文昌宫
下一篇:大武北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