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农历属三月(桐月)令;杜牧〈清明〉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首诗清新隽永,可以说是清明诗的代表作。清明时节雨绵绵,常冷热不定,有俗谚:「清明谷雨,十夜八雨」、「三月初,寒死少年家」、「清明谷雨,寒死老虎母」。气象谚语:「雨渥状元灯,日曝清明种」、「雨淋墓头纸,日曝谷雨田」,丰歉歌:「清明风若从南起,预报田禾大有收。」、「清明风若从南起,定是农家大有收。」,指清明时节,若吹南风,则雨水充沛,农作物必定大丰收。
农谚:「清明芋,榖雨姜」、「清明田、谷雨豆」、「清明前後,点瓜种豆」、「清明前栽竹平」,指清明前後适合种植水果树木及其他农作物。谚语:「清明要明,谷雨要雨」、「麦吃四季水,只怕清明一夜雨」,也有以清明之晴雨作为天气预测。农谚说:「清明榖雨紧相连,浸种春耕莫迟延」,指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也增多,正是春耕播种的大好季节。
民国廿四年,政府明定清明爲「民族扫墓节」。清明节最重要的活动就是祭祖,上坟、扫墓(又称墓祭,民间叫做培墓);清明日中午,在厅堂或祠堂祭拜祖先。清明节扫墓,民间一般分爲「挂纸」(又称压纸)及「培墓」两种。宋代高菊涧〈清明〉诗:『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血泪染成红杜鹃。日暮狐狸眠塚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陈梦林《诸罗县志》:「清明,插柳於户,前後三日多墓祭,男女老幼驾车以往,邀亲友与俱,设帐席地而饮,衔杯酬酢,薄暮乃归,妇女则就车设帷盖其上。」,陈文达修《台湾县志》也记载:「清明,祀其祖先,祭扫坟墓,必邀亲友同行;妇女亦驾车到山。祭毕,席地而饮,薄暮而还。」,清明扫墓还保存古代之遗风。清明时节的特殊节食,要以「润饼」和「鼠麴粿」(又称清明粿、草仔粿;因鼠麴草又称鼠壳,所以也称鼠壳粿)最爲普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