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歌
2011-12-03 09:42:28   来源:   点击:

    台湾阵头之一。以演出性质分类属文阵阵头,以演出内容分类属音乐阵头,以表演形式分类属只歌不舞阵头。太平歌主要为因应庙会、神诞等而演出,大多与宗教信仰有关。

    太平歌又称太平清歌、天子门生、天子文生、乞食歌、品管、歌管、笛管、南管天子门生、南管乐、歌阵等。目前主要分布於西南部沿海一带,尤以台南一带为最多,2008年至少还有十多个团体有演出,如台南市安南区公亲寮「清水寺天子门生阵」、台南县後壁乡长短树「平安堂徵雅轩太平歌阵」、台南县麻豆镇巷口「庆安宫集英社太平清歌阵」、高雄县茄萣乡顶茄萣「赐福宫和音社天子文生阵」等,皆属业余的庄头子弟阵,并都有各自所属之庙宇。

    有关太平歌之源起,最早有稽可考的文献为1852年(咸丰2年)刘家谋《海音诗》中所载:「秋成争唱太平歌,谁识萑苻警转多;尾压未交田已作,却抛耒耜弄干戈。」是目前所知有关「太平歌」之最早记载。又有一说认为太平歌源自中国福建泉州,但尚未找到可靠的文献依据。

    太平歌演出场合主要为与宗教性祭典活动有关的建醮、遶境、一般庆典,但也有与非宗教性祭典活动有关的演出,如政府单位所举办的主题活动、食会或丧葬等场合。演出形式可分为排场演出与出阵演出两种,排场演出歌乐曲前场又可分为单人独唱、双人齐唱与多人齐唱等方式;出阵演出则因绕行区域、时间等因素,发展成「步行」、「车行」、与「入庄步行,出庄乘车」三种形式。所见道具有彩牌、对灯、阵旗、谢篮、扩音器等。

    太平歌音乐可分为歌乐曲与器乐曲两大类,目前所见歌乐曲至少有630首,器乐曲有82首以上,只是多数已不演出。歌乐曲之曲体结构为「歌头」加「曲」之形式,先唱「歌头」後续「曲」。

    太平歌所使用的乐器有月琴(或琵琶)、三弦、双清、大管弦、壳子弦(椰胡)、丝弦子(吊鬼子)、和弦(南胡)、笛(或洞箫)、五木拍板(拍)、叫锣等。常见编制为小椰胡、大管弦、三弦、月琴(或琵琶)、笛(或洞箫)、五木拍板、叫锣等,各部支数视演奏人才与实际需求而定。部分使用琵琶(横抱)、洞箫的团体,原先仍使用月琴、笛,是因外聘南管师父来指导後才改用,而其五木拍板的持拿方式,也由倒拍改为竖拍。横抱琵琶、洞箫、竖拍是南管化阵头才会使用的乐器。

    中文关键字: 阵头 , 文阵

    英文关键字zhentou , wenzhen

    参考资料

    1. *方美玲。1999。〈台湾太平歌研究〉。硕士论文,国立艺术学院传统艺术研究所。
    2. *孙慧芳。2005。〈台湾太平歌馆之音乐研究〉。硕士论文,国立台北师范学院音乐研究所。
    3. *陈正之。1997。《乐韵泥香:台湾的传统艺阵》。台中:台湾省政府新闻处。
    4. *黄文博。1991。《当锣鼓响起.台湾艺阵传奇》。「台湾智慧丛刋」4。台北:台原。
    5. *黄玲玉。2003。〈太平歌、车鼓、南管之音乐比较--以「共君断约」为例〉。收於《南瀛人文景观:南瀛传统艺术研讨会论文集》。财团法人中华民俗艺术基金会编。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6. *黄玲玉。2004。〈从源起、音乐角度初探台湾文阵与南管之关系〉。收於《南、北管音乐艺术研讨会论文集》。国立传统艺术中心编。宜兰: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7. *黄玲玉。2007。〈从源起、音乐角度再探台湾南管系统之文阵〉。《关渡音乐学刊》,7:47-92。台北:国立台北艺术大学音乐学院。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漠胭脂
下一篇:夺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