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耳
2011-12-03 09:47:46   来源:   点击:

    穿耳的习惯,在原住民男女中普遍流行,原住民在儿童时期即穿耳,用竹棒贯穿,以大耳为美。穿耳为的是在耳上悬挂装饰物,所以不仅在耳垂上穿孔,还在耳轮上穿孔。但在近半世纪以来,只有阿美和布农的妇女有穿耳,男子已少有穿耳的。

      泰雅人的噶窝干群是非穿耳不行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区别於他族的部族标志,後人去拜谒祖先灵魂时,没有穿耳就无法被祖先辨认出来。

      穿耳的年龄,比较早的在出生後一周或五、六个月後就进行,迟的在三、四岁至十岁间进行。穿耳由父母针刺,没有设立专门的「穿耳专家」。

      一般在冬天寒冷时进行,泰雅人有的用冰冷冻准备穿孔的耳垂,有的用霜冷冻。选择冬天是为了预防穿孔的部位化脓,用冰或霜冷冻则是为了局部神经麻痹。

      穿耳的时候,在耳垂的里侧放上薯类的切片或薯叶,做为垫底,再用针刺孔。穿孔後通上纱线,等孔伤好了,再用茅叶或竹小管扩孔。孔的大小得视要佩戴的耳环多大而定。最大的可以插入耳管,小的可以悬挂耳饰。阿美人的耳孔穴最大,所以大家都称他们为「大耳孔阿美」。

      泰雅、排湾和阿美族的男子,喜用铅盘、贝壳和竹管做为耳饰。竹管上有细致的雕刻,用丝串琉璃珠於竹管的一端,而後结紮在头发上。有的耳饰是大木环,因为太重了,结果耳垂的下部被整块地撕裂下来而成了缺口,这种为美而作出的牺牲,是各族人民都有的。

      平埔人的穿耳扩孔是采用不断加大贯孔口竹节的办法。这种扩孔法使耳垂下坠,有的甚至快碰到肩上,但社里少女们却十分喜欢这种「耳垂玉肩」的形象,而男人们为了取悦她们,则竞相以大耳为荣。

      最大的耳饰悬挂物包括大木环、海螺、铜锡盘等。女子有的耳朵上穿了八、九孔,饰上米珠、文贝、海螺等。

    参考资料

    1. 台湾传奇编辑委员会 《原住民风情》 台北市 华严 民85 p. 380-p. 382
    2. 刘其伟 《台湾土着文化艺术》 台北市 雄狮 2001 p. 76
    3. 陈宗仁 《世纪容颜 百年前的台湾原住民图像》 国家图书馆特藏组编 台北市 国家图书馆 民92[2003] p. 16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祭祀供品
下一篇:石敢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