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凤宫创建缘起可追溯自明永历十五年(西元1661年),当时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後,福建漳、泉沿海居民陆续跟随来台,相传有一僧人自福建湄洲屿奉请妈祖香火来到了阿猴(即今屏东市),初供於官衙之中奉祀,後集议建宫供奉。於是在
清朝乾隆2年(西元1737年)创建,至乾隆十一年(西元1746年)信众渐增,原庙已不敷使用,因此扩建木造宫宇於现址,当时被称为「凤山县阿猴街天后庙」,或称「旧妈祖宫」。
道光5年(西元1825年),信士郭先桂先生倡议以砖墙改建,并定名为「慈凤宫」。光绪7年(西元1881年)御赐为「阿猴街慈凤宫」。
慈凤宫历经多次翻修,宫址也从清领时的「台湾府南路下淡水凤山县港西中里阿猴街」,经日据时改为「台湾高雄州屏东街新街1小段179号」,到如今的「屏东市中山路39号」,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慈凤宫虽历经不同时代的改变,但在民众的心目中地立却始终不变。
慈凤宫一楼前殿主祀天上圣母妈祖娘娘,後殿供奉送子观音,二楼奉祀观世音菩萨,三楼则为灵霄宝殿,奉祀玉皇大帝。庙内殿堂悬挂有道光17年(西元1837年)的「海上慈云」匾、咸丰8年(西元1858年)的「故曰配天」匾、乾隆24年(西元1759年)的「海滨砥柱」匾。还保存七方石碑,分别为;匾额有三块,一为,二为,三为。石碑则有,计有乾隆48年(西元1783年)记载衙门内官差贪污的古碑、道光5年(西元1825年)的龙溪天上圣母碑和清溪天上圣母碑、道光8年(西元1828年)林氏姑婆祖碑记、咸丰元年(西元1851年)长泰碑记、同治11年(西元1872年)义祠亭碑记、光绪16年(西元1890年)晋水天上圣母记碑。
慈凤宫一直是当地的信仰中心,终年香火鼎盛,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三日妈祖圣诞,广布全台各地的信徒涌入,更是热闹非凡,为屏东地方的盛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