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是对剧场呈现形式的再思考,不做商业考量、不走通俗路线,一方面开拓不同的演出方式、一方面也挖掘发现观众的潜在兴趣。1977年,当时为中国文化学院(今文化大学)艺术研究所戏剧组主任姚一苇,以组内六名学生为班底,结合黄美序、司徒芝萍、汪其楣三位刚自美国学成国的剧场工作者,在戏剧学者俞大纲的鼓励协调、公开徵求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情况下,共同演出《一口箱子》,此剧被视为实验剧最早的演出,也对後来的「实验剧展」产生相当大的催化作用。1979年,姚一苇接掌「中国话剧演出欣赏委员会」主任委员,深感台湾戏剧活动局限於校园间;基於「实验」名义上,姚一苇以「实验剧场是年轻人的剧场」、「实验剧场应该是一个前卫的剧场」、「实验剧场是艺术的剧场」等口号,在主任秘书赵琦彬协助下,推动开办了以非大专院校戏剧科系、话剧社为参展单位的实验剧展,企图为台湾剧运注入新血。姚一苇认为戏剧的「实验」,如同科学家有一个构想时,将构想按照计画的程序与步骤,付诸实验,来看看会发生甚麽效应,因而再没有票房压力、自由创作的前提下,有了「实验剧展」开启实验戏剧演出的风气。
参考资料
- 邱坤良。《台湾剧场资讯与工作方法1---台湾戏剧发展概说》。台北市:行政院文建会。1998年。
- 锺明德。《台湾小剧场运动史---寻找另类美学与政治》。台北:扬智。1999年8月。
- 王友辉、郭强生主编。《台湾现代文学教程---戏剧读本》。台北市:二鱼文化。2003年。